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在1977 > 第862章 散胙

第862章 散胙

    第862章 散胙 (第2/3页)

了一顶四四方方的帽子,站在主殿侧方的大木桌后面,便拉了拉姜丽丽和姜甜甜,往那边走去。

    陈凡换好衣服,正了正头上的庄子巾,感觉这个比全真教的混元巾戴着舒服多了。

    此时几个青壮道士忙活着摆放文房四宝,不一会儿,笔墨纸砚都已齐全。

    刘道长站在一侧,对着桌上的东西比划了几下,给陈凡介绍,“笔是紫竹狼毫笔;墨是由檀香、木香、霍香、降香、沉香、乳香、安息香七种香料制成的七香墨;

    纸是清廷造办处当年专为关帝庙秘制的黄符纸;砚是泰山石制成的太极八卦泰山石函砚;水是京城玉泉营的水。

    另有上等朱砂一盒,可用来制符、书写祷文。”

    陈凡肃然而立,对着他微微点头,“有劳师兄。”

    随后一个道士拿起玉勺,放在刚倒到碗里的水中,舀了两勺水,拿起墨条缓缓研磨。

    不一会儿,便磨出一砚墨汁。

    陈凡拿起狼毫笔,展开一张黄符纸,开始书写祭文,“维、庚申年正月初五,周氏子正东,携妻赵婉茹、女周亚丽、子周锦程,及外甥陈凡、妻姜丽丽、妻姐姜甜甜,谨以果品佳肴、香帛冥金之仪,致祭于周氏宗祠,凭吊周家先祖,告慰列祖列宗曰:

    始祖自鲁地转照发徙,辞别故土,长途跋涉,迁此立村。适逢乱世,基业难维,不得已而弃业保人,远离故土,漂泊海外……。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昌隆繁盛,周氏子正东乃携家眷重返故土、重开祠堂。

    周氏列祖列宗在上,祈求先祖厚泽,福佑子孙,保家兴族旺,……”

    洋洋洒洒千余字,很快便写完一篇祭文。

    刘道长站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说道,“好字、好文采。就这么烧掉,真是可惜了。”

    陈凡放下毛笔,拍了拍手,说道,“祭文就是用来烧的,有什么可惜?”

    他话音刚落,过来凑热闹的周亚丽忽然从包里拿出照相机,咧着嘴说道,“老弟,要不我拍张照留念吧。”

    陈凡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谁给祭文拍照留念?你也不怕祖宗晚上给你托梦。”

    周亚丽嘴巴一瘪,“我也是看你这篇文章可惜了嘛。”

    陈凡都懒得理他,转身问道,“师兄,准备得怎么样了?”

    刘道长看了看旁边站着的几人,回过头来说道,“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你一声令下。”

    陈凡点点头,“那就准备开始吧。”

    随后抖了抖身上的黄袍法衣,傲然走出主殿。

    外面的院子里,孙瑞和、叶雁山等本地干部正聚在一起小声交谈,话里话外都是这些道士是怎么把这些东西藏起来、躲过大风天的?

    然后又聊起本地的这个观、那个庙,说来说去都是不太妙,最后总结,看来京城的战斗力也就那样!

    他们正说着话,下一秒,一直注意观察正殿里面情况的孙瑞和,忽地一下眼睛都直了,“哎呀妈呀、哎呀,……”

    “怎么了?这是?”

    叶雁山顺着他的视线转头望去,只见陈凡竟然也换了一身道袍,顿时吓了一大跳,“这、这是什么情况?”

    还好,并不是所有人都不了解内情。

    有个陈凡的铁粉,就立刻解释道,“陈副主席是宗教界人士,你们都不知道吗?”

    其他人一起看向他,眼睛都在喷火。

    尤其是孙瑞和,不禁恶狠狠地瞪着他,小声说道,“这么大的事情你不早说?”

    那人缩了缩脖子,“你们都说是陈作家的读者,我还以为你们都是知道呢。他不仅是道士,还是京城朝阳观的观主,京城文艺界很多人都知道。”

    叶雁山黑着脸,“现在先不说,回去后给我解释清楚。”

    他们的嘀咕声虽然很小,但陈凡依然听得清清楚楚。

    不过陈真人没有在意,他是道士这件事吧,知道的人确实不算少,但比起不知道的,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因为这个事只能口口相传,不能见诸于报端,又因为他身份的多重性和特殊性,很多知情人只在小圈子内部传播,比如京城的美术家协会,就因为荣宝斋的那幅青莲图,才知道背后的内情,便只针对这幅画去讨论,对于外人,哪怕是家人,他们也干脆闭口不言。

    所以孙瑞和他们不了解,其实很正常,反倒是那位小同志竟然知道这件事,还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无需在意。

    陈凡抖了抖袖袍,昂头大声说道,“周氏祭祖仪式即将开始,请诸道友就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