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抛砖引玉 (第2/3页)
“不起眼”,刚出道时不被外界重视,但却真的是进入千家万户中了,国内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出行骑它。
这比例,已经是相当恐怖了,抛除年岁太大的老人,还有年龄太小的,不方便骑它,基本上是人手一辆了。
姚正儒听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真如李东陵所言,那电动汽车产业,将跟火炬集团一样,足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支柱产业了!
火炬集团带给平阳的,可不仅是税收,关键是上下游产业链那十几万的就业岗位,毫不夸张的说,光一个火炬集团,就帮平阳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就业岗位。
自从火炬集团开工后,再也不需要平阳市府每年操心,那么多的青年怎么安排就业了,现在还得从平阳周边省市,给火炬集团拉人过来,以保证它的产能。
而电动自行车产业,一旦在泉城建成开工,销量打开,姚正儒感觉,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泉城人也都不需要为找工作而担忧了!
东陵高科的电动自行车上下游产业链,如果能够在泉城建立,到时候同样,能为泉城带来大量的税收跟就业岗位。
真到了那个时候,姚正儒在泉城的地位,几乎是稳如泰山了,也无人能再挑战他在泉城的权威!
“等我到达泉城,落稳脚跟之后,立刻安排引进东陵高科电动自行车项目的事!”
姚正儒正色道,引进电动自行车的项目,可也是有说道的,不是说随随便便就嚷嚷的全世界知道,哪怕不是最后被他人摘了桃子。
到了泉城之后,姚正儒要分清,哪些是可以拉拢的盟友,哪些是跟他有利益冲突的对手,然后再抛出这个大项目出来,将蛋糕给分给自己人。
至于对手,那肯定不在分蛋糕的范围内,姚正儒也不是心慈手软之辈,有些人可以被拉拢,有些则就是对手,对对手的心慈手软,就是对自己残忍!
姚正儒离开平阳时,是跟韩柳萍一起乘坐离开的,颇为的“风平浪静”,没有什么万民相送数里的场景,主要是姚正儒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要离开,许多对于时政不太关心的平阳人,都还不知道姚正儒已经离开了。
另外一方面,姚正儒在平阳留下的一切,包括覆盖整个平阳主城区、县城、镇子的主道路硬化工程,还有平阳货运机场、城区扩建、地下排水系统的修建、平阳医院扩建、扩大平阳学校规模,对平阳教育体系人员提高薪酬、对平阳适龄入学的人强制入学,提供生活费补贴等等。
这些项目跟工程,都需要时间来发酿,平阳人才能体会到,姚正儒留下来的这些究竟对平阳人意味着什么,那时候,姚正儒在平阳的评价,才会真正开始。
李东陵、姚珞莹,还有陈林峰、高田青、丁明等一众人,都在平阳出城的路口,送别姚正儒离开。
姚正儒这时候,倒是表现的颇为洒脱,向着平阳的方向深深看了一眼,随后摆了摆手,便上车带着对姚珞莹不舍的韩柳萍离去。
看着姚正儒的车子离开,陈林峰、高田青等人,可就没表现的那么洒脱了。
“明天,平阳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