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2/3页)
精妙之处。
关可卿和大长公主也极其凑趣,她们要把这位老人的点评记录下来,籍录成册,那可是名传千古的东西。
就算是不想着名垂千古有这位老文宗的点评,那也可以成为镇家之宝了。以后谁还敢瞧不起安小山?
谁家能拿出来文宗点评的诗词歌赋。
很快安小山做过的诗词就全都背诵完了。不过老人家依然意犹未尽。
“痛快,痛快,定北王可还有新的应景诗词佳作,来一首让老夫过过瘾。”老人家直呼痛快之后,还要一首诗。
“应景的?”
安小山说着,看到窗外天色阴沉,雪花开始飘散下来。不经意间看到了李卓。
“送李卓一首吧。”安小山突然说道。
“我?哦,多谢义父,还请义父赐诗。”李卓赶紧说道。
他还真有几分期待,要知道义父的诗词之名天下皆知。而且送的人特别多,比如关可卿姑娘,比如大长公主。
都是送完了之后,然后……
李卓有种不好的感觉,貌似以前义父送诗词都是女子啊,送完之后……
他看了看两位的肚子,感觉特别的别扭。义父送我诗词是啥意思?
关可卿和大长公主立即兴奋了,安小山可是好久没做诗了。自从把两个人骗到手之后,好像就不怎么上心了。
今日难得有诗词出现,当真是太好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安小山信口先说出两句,也算是应景。
“嗯,不错,应景而且笔触简洁景色辽阔。”老头辛子羊摇头晃脑的说道。
李卓也觉得写的不错,不过并没有惊艳的感觉。关可卿已经兴奋的握紧了筷子,她知道自己男人的才学绝不会出普通的作品。
安小山停顿了一下,假装思考一会儿,然后缓慢的吐出了最后一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原来叫别董大,是一首送别的诗。不过送给现在的李卓也正是合适。
李卓现在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天怒人怨,被整个京城的权贵恨死了。虽然现在被叫做万家生佛,但是以后究竟怎么样真的不好说。
莫愁前路无知己,这个前路可以指董大离开的路,也可以指现在李卓的未来。
未来史书上怎样记载李卓?他做的事情是不是对。后人如何评价他?
安小山给了明确的答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是告诉李卓,你必然将名垂千古。
将来有一天天下人都会给你拍手叫好的。
李卓也是读书人瞬间就感受到了安小山的拳拳之意。他的眼睛红了。鼻子也酸了。
这首诗是对他做的事情的最大的肯定。
李卓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命,但是作为读书人,他是在乎自己的身后名的。
这首诗他听出了义父对自己的认同,他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三番两次得罪义父,但是义父依然站在自己这边。
这不是利益上的认同,而是一种价值上的认同,他认同李卓为着天下人做的事情。
辛子羊摇头晃脑的品味这,诧异的看了安小山一眼。这诗写的朴实,但是绝对大气。
而且满怀了美好的期许和祝福。
更重要的是他从这首诗里面听出来,安小山一定会给李卓一条活路。
“义父……”李卓扑通一下跪下了双手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