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做客,两个古怪的研究员,关于69式坦克升星的构想 (第2/3页)
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爱国同志,你们需要的履带,现在生产车间已经开始制造了,不过因为材料的原因,还需要一阵子才能造好。
这次我来是有点事儿需要您帮忙。”
说完,张坦把总工的意见讲了出来。
“帮忙搞坦克履带?可以啊!”
出乎他预料的是,李爱国竟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来。
“太谢谢您了。爱国同志,走,咱们现在就去技术科。”
张坦心中十分欢喜。
有了李爱国的三种技术,新式坦克的履带问题就算是解决了。
一机厂在研究方面,采取了专业化的路线,技术处分为十几个部门,每个部门分管不同的部件研发。
张坦所属的科室名为行动装置科,专门负责坦克推进系统的研发,涵盖履带、悬挂装置、主动轮等部件的设计与优化。
张坦是总工,下面有十几个研究员。
进到科室内,张坦介绍了李爱国的身份,并且宣布了新式履带的研究项目定项。
大部分研究员都表示了支持,只不过也有几个研究员神情有些难看,其中戴着眼镜,留着中分头的年轻人举了手:“张总工,咱们的履带设计已经搞出来了,这个时候更换设计方案,是不是太草率了。”
“张士奇同志,更换履带设计方案是因为咱们的原方案,无法满足新式坦克的需求。”张坦皱了皱眉头。
另一个研究员站起身附和张坦:“张总工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新式坦克是下一代的主力坦克,咱们必须要使用最好的技术方案。”
说完话,他斜了张士奇一眼。
这两人好像有点矛盾啊李爱国习惯性的观察着现场的情况。
此时研究员们也开始讨论是否应该更改技术方案。
最终,支持更改技术方案的声音,压过了保留原技术方案的那一派。
“我对于更换方案持保留意见。”张士奇的性子有点骄傲,见没有得到的大家伙的支持,直接坐了回去。
张坦是总工,不是政工干部,对于技术员们闹脾气也没在意,随后把那些研究员召集在一起。
“咱们新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三种新技术.现在由爱国同志给大家伙讲一讲。”
李爱国知道轮到自己了,把三种新技术的原理讲了一遍。
“其实这三项技术的原理很简单,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最终的技术方案。”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你们新式坦克参数呢?没有参数,搞毛线啊!
张坦也听出来了,他一边让那些研究员们先开始研究三种新技术,一边把李铁锤请进了办公室里。
“爱国同志,坐。”
请李爱国坐下后,张坦拿出一份资料,递了过来。
“这是新式坦克的一些资料。”
“一些?”李爱国拿过资料看了两眼,才明白对方的意思。
上面的资料只有坦克的大概重量,大概的尺寸,大概的布局,并没有涉及任何具体的参数。
“老张,你这是信不过我啊。”李爱国将资料丢在了桌子上,点上根烟。
张坦尴尬的笑笑:“爱国同志,还请你能够理解,新式坦克是下一代的主战坦克,具体的参数是绝密内容。别说是您了,就是我们技术科内的那些研究员们,也都只知道自己应该知道的一些参数。”
李爱国倒也能够理解一机厂的做法,毕竟在红星计算所里,目前也只有他一个人完全掌握了红星计算机的生产技术。
“不过,具体的重量还有尺寸,我现在就需要确定,这关系到履带轮的设计工作。”
在关键的问题上,李爱国并不打算让步。
张坦也清楚这一点,站起身拿起摇动了电话,将李爱国的要求汇报给了厂领导。
“您放心,李爱国同志是值得信任的,对,我明白了。”
挂掉电话后,张坦看向李爱国:“新式坦克长度为6.002米,含裙板车宽3.307米,重量大概有三十五吨左右。”
李爱国闻言,脸色微微一变,这种重量,这种尺寸,至少是一种中型坦克了,难怪一机厂会如此谨慎。
有了重量和尺寸参数,再利用从系统中花积分购买出来的技术,李爱国有信心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履带给搞出来。
离开办公室前,李爱国突然想起一件事儿,问道:“老张,刚才提出反对意见的那个研究员.好像名叫张士奇,他是怎么回事儿。”
一般来说,更改设计方案是厂里面的决定,研究员们就算是反对,也不会当场跳出来唱反调。
“张士奇啊,这人是个人才,就是性子有点骄傲,你别介意。”
张坦还以为李爱国迁怒于张士奇,连忙把张士奇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张士奇毕业于魔都交通大学。
这所学校在解放前有个名字:南洋公学,在当时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培养出不少大师。
张士奇是四八年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原本打算前往海外留学读书,后来因为海外的亲戚出了变故,就留在了国内。
他先是在魔都那边工作了几年,后来因为技术水平高,被调到了一机厂。
“张士奇是我们技术科内有名的全才,精通四国语言,机械设计天赋特别高,在以前的工作中立过不少功,就是因为性子太孤傲,不注意团结群众,所以至今还只是一个研究员。”
“也许他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吧”
张坦担心李爱国对张士奇有意见,犹豫了片刻,补充道:“有这种可能性,不过更关键的是在原本的履带方案中,张士奇是绝对主力,承担了大部分工作,现在方案被废除,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看来这事儿不仅仅是性子骄傲那么简单了”
李爱国给出了一个含糊的评价,又询问了另外一个主动站起身反驳张士奇的研究员。
“那人叫做赵清,是从东南一家工厂调来的技术员,学历和能力都一般,他跟张士奇是老对头了”
讲到这里,张坦欲言又止,反而激起了李爱国的好奇心。
“他们都是年轻人,都是从各地来到这边支援军工建设的,怎么关系闹得这么僵啊。”
“其实都是些老俗套了”
张坦尴尬的笑了笑,他原本不打算把这种事儿讲出来,见李爱国一直盯着自己,不得不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