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五院刷了三枚火箭,李爱国火箭燃料建议,小西山试验场 (第2/3页)
二甲肼和硝酸组合在一起,燃烧更加稳定,释放出的能量也更多。”
“偏二甲肼和硝酸组合?”徐蓝若先是愣了下,沉思了片刻后,猛地把筷子拍到桌子上。
“走,咱们马上回实验室。”
那些专家们纷纷丢下碗筷离开食堂。
李爱国看看红烧肉。
红烧肉:“.”
可惜这年月食堂不能打包.要不然.
厨子擦擦手从里面走出来,笑呵呵的说道:“爱国同志,您尽管去忙,这些菜我都给您留着,再给您备一只烧鸡。”
“烧鸡不烧鸡的无所谓,我就是喜欢研究大火箭”
李爱国整了整衣领,背着手跟着徐蓝若来到了实验室里面。
五院的实验室现在已经现代化了,标配了一台红星计算机。
徐蓝若带着一帮子专家先是进行了实验,又启动了燃料稳定性测试。
火箭燃料的组合就像是研制药物差不多。
在不知道具体配方的情况下,就算是花费几十亿也难以寻找到合适的药物。
但是,一旦试验出了化学配比,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李爱国这一步就等于是点明了燃料的配方。
“偏二甲肼的安定性比液氧强太多,跟硝酸组合的理论燃烧温度能飙到三千五!”
另一位戴眼镜的专家推了推滑到鼻尖的镜框:“而且冰点低,不用像液氧那样费劲保冷,储存运输都方便,组长,这配方……这配方简直是为咱们东风量身定做的!”
徐蓝若猛地抬起头,胸口剧烈起伏着,看向李爱国的眼神里又惊又喜。
“李同志,你……你这旧笔记写的配方,经得住推敲!理论上完全可行,稳定性和能量密度都比液氧方案高出一大截!
只是这笔记是哪里来的,还能找到吗?”
“记不起来了,你也知道我这人特别爱读书,读的又特别杂,只记得是到毛老子家出差的时候,在一个旧书店里看到的。”李爱国笑了笑。
要是别人说这话,徐蓝若可能不相信。
但是现在上面钦定了李爱国爱读书,还写了一副大字。
甚至部里面还给李爱国起了个外号,叫做爱读书的火车司机。
“硝酸是常规化学试剂,很容易搞到。
这也许是某个实验室的老化学家私下鼓捣出来的方案。”
“前阵子听说老毛子那边有些航天专家被撵出来实验室。”
“爱国同志的运气可真是够好的。”
有了爱读书的人设,这帮爱幻想的专家很快就脑补出了一切。
李爱国笑了笑,这对后世来说是成熟技术,放在现在却是捅破窗户纸的关键。
“我也是模糊记得这么个说法,具体还得靠你们这些专家细究。”
技术专家老陈突然放下钢笔,眉头紧锁:“爱国同志,偏二甲肼的剧毒性可是个大麻烦!当年老毛子实验室泄露事故。咱们现有的防护等级和储存条件,能扛住这玩意儿吗?“
李爱国早有准备:“双层密封罐加负压抽风系统,就像保存芥子气那样处理。我在旧笔记里见过图解,待会儿我画个草图。“
“要是运输途中罐体裂缝……“
“用铸铁罐外包铅板!我们前门机务段整备车间就能做。“
徐蓝若翻了翻笔记,下定决心:“验证需要时间!先按1:1000比例做模拟测试,所有人穿防化服操作!“
他转向一个专家:“立即调几套防毒面具过来!“
李爱国算是见识了这年月军工专家的工作效率。
有了想法,当场计算,当场实验,当天出结果。
五院本身就在进行燃料实验,各种化工药剂齐全,就算是缺少一些,这帮子白手起家的专家也能自己配置。
徐蓝若带着几个专家穿上全套防护装备进到实验室内。
此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多。
昏暗的灯光下,李爱国打了个哈欠,看到实验室那边还需要一段时间,就趴在桌子上短暂休息一会。
不知过了多久,李爱国被人推醒了,抬起头就看到了徐蓝若那张兴奋的脸。
“成了!爱国,成了!经过二十多次失败,我们终于成功了,两者混合后,确实能稳定燃烧。
要是能找到精确配比,能效比估计能达到百分之八十,这可是能让咱们的火箭往前赶两年的大突破啊!”
徐蓝若激动地直搓手,“小刘,马上去向钱所长汇报!这燃料问题如果解决了,东风一号的发射日子就能往前排了!”
刘教授离开实验室去打保密电话。
徐蓝若再次看向李爱国时眼神已经变了,带着敬重:“爱国,多亏了你提醒,要是这燃料真能搞成……我请院里面给你记上大功!”
“功不功的无所谓,”李爱国摆摆手,“只要能让咱们自己的大火箭早点上天,比啥都强。”
偏二甲肼燃料和硝酸的组合算是比较早期的燃料技术了。
等工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再把液氧和高精炼煤油的王炸组合拿出来,刷一枚大火箭。
只是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千万不能心急。
钱老在凌晨接到五院的电话后,立刻同意五院组织人员对李爱国提出的燃料方案,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同时,还叮嘱徐蓝若要积极配合人工降雨计划。
一来是收集火箭升空的数据,二来是缓解京城的旱情。
搞科研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
有了这层关系,五院的同志更加配合了,也顾不得休息,便开始在仓库里忙碌了起来。
清晨,李爱国打着哈欠来到了食堂里面。
厨子看到他进来,立马端上了两盘菜,一盘子是昨天的红烧肉,一盘子烧鸡。
李爱国夹起红烧肉咬了一口,感觉到比昨天的还要香。
五院这边的进展很快。
随后,水文局送来了人工降雨所需要的化银和碘化亚铜等材料。
五院的化工专家们将这些材料经过配比制成了降雨所需要的材料。
材料齐备了,如何装配到小火箭里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