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摩托车驾照,李爱国的八月节,玻璃钢的下落 (第2/3页)
月了,听说才刚开始生产第一批大越野。
“爱国同志还真是急咱们机务段之所急啊,咱们也要做好后勤工作。”邢段长抖了抖烟灰,开口说道。
副段长也是秒懂:“正好昨天火车撞死了一头羊,我通知食堂那边给工作室的同志加餐。”
中午来到食堂,李爱国就吃到了香喷喷的饭菜。
下午继续搞生产,模具是现成的,惟一的麻烦之处在于配件的锻造和发动机气缸的锻造上面。
这一次预计生产三十台摩托车,仅仅靠李爱国和车间里的技术员是搞不定了。
“师傅,要不咱们还跟上次一样,请轧钢厂那边帮忙吧。”陈柏雅计算完了所需的配件,额头也冒出了冷汗。
这要是全靠自己手搓,恐怕一年时间都搞不定。
“这倒是个好办法,这事儿还得段里面出面。”
有困难找领导,这是李爱国的宗旨。
随后,李爱国让陈柏雅和野生专家先拆解零件图纸,准备大规模生产的工作,然后敲开了邢段长办公室的门。
听完了李爱国的担忧,邢段长直接问道:“上次咱们搞大越野,是哪个厂子帮着生产配件来着?”
“红星轧钢厂,他们那边的车床、冲床还有锻造设备在国内都算得上先进的。”
李爱国停顿了下,接着说道:“这次打算交给轧钢厂的,都是一些基础配件,像车架子、减震配件之类的,技术难度不高。”
“我让刘副段长先联系轧钢厂的领导。你有跟轧钢厂合作的经验。这次还交给你办,质量一定要保证。”邢段长点头说道。
就算邢段长不叮嘱,李爱国也会确保质量。
质量是摩托车的命根子,其实后世国内的摩托车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岁月,远销东南亚,赚了不少外汇。
后来市场却被人抢了,就是因为一味的追求价格低廉,枉顾了质量。
来到这个年代,李爱国已经抢到了先机,自然不能够再重蹈覆辙。
这也是他想把摩托车项目留在机务段的主要原因。
想到这里,李爱国顺嘴问道:“段长,一机部那边的批文还没下来吗?”
“还没信儿呢,这回拖得是有点久了……”邢段长皱着眉,掐了烟,“不行,我得再去催催。”
邢段长离开后,李爱国又回到工作室内忙碌了一阵子。
这次跟轧钢厂那边的合作跟上次不同。
同时需要三十辆摩托车的配件,要想让配件质量合格,必须最大限度的优化加工方法。
一直忙到下班时间,把所有的图纸搞定,明天可以跟轧钢厂那边接触了。
李爱国这才伸了个懒腰,准备离开工作室。
陈柏雅从外头进来,笑着说:“师傅,晚上我去您家串串门。”
李爱国愣住了:“干什么?”
“师傅,您忘记了,今天是八月节啊。”
这年月当徒弟的,五月节、八月节和春节给师傅送礼物,都是必不可少的。
李爱国猛地一拍脑门子。
前两天陈雪茹还唠叨着今年过节要把陈方轩一家和刘大娘一家都请过来的事儿,自己这阵子一直鼓捣摩托车还真给忘记了。
“咳咳,柏雅,你喊声你师姐,晚上到家里吃饭,礼物就不必了。那个.我还有点事,先走了。”
李爱国此时意识到一个大问题。
他现在有四个师傅,按理说每个都应该拜访。
李爱国抬起手腕看看时间,刚五点钟,时间还早,还来得及。
许老现在在金陵那边,肯定没办法当面拜访了。
李爱国到稻香村买了几盒糕点,又买了两瓶茅台,走到同仁堂的时候,顺带着买了几瓶药酒,通过邮局给金陵军区寄了过去。
随后又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肖参谋。
“爱国,你这是给许老拜节呢吧?”肖参谋笑了,“许老去营区视察了,回来我跟他说。”
“麻烦您了肖哥,”李爱国说,“对了,您不是腰疼吗?我给您寄了瓶同仁堂的活血油,那玩意儿特管用。”
“没想到你还惦记着老哥,多谢了。”肖参谋的心中暖烘烘的。
几瓶药酒不值钱,但是足以说明李爱国把他放在了心上。
挂了电话,李爱国骑上摩托车,先去王大奎的废品店取了早就备好的几本孤本书,又奔了地铁工地。
执勤的铁道兵瞅见他,直纳闷:“李顾问,这摩托车怎么没牌照啊?”
“我们前门机务段自个儿造的呐。”李爱国递了烟,“刘总指挥在吗?”
“在呢!”
李爱国没多聊,直接骑到指挥部,敲开刘国璋办公室的门。
“听说你又捣鼓出摩托车了?”刘国璋站在窗口往外瞥了一眼。
“都是大家伙儿的智慧。”李爱国把礼物搁桌上。
刘国璋一看就明白了:“今儿八月节,你估计还得去别处,赶紧去吧,我这儿也忙,顾不上招呼你。”
“那老师,我走了。”
李爱国知道他的性子,也不客套,骑上摩托车“噌”地就蹿了。
刘国璋看着他背影,摇摇头乐了:“让你小子拜那么多师傅,这回知道麻烦了吧?当初要是只拜我一个……”
话说一半,自己先笑了,“一把年纪了,还吃这醋,真是的。”
李爱国的第三站是京城某个神秘的小院子。
不巧的是农夫并不在家。
“你知道他,整天忙,现在也不知道又去哪边了。”
师娘并没有说明农夫去哪里出差了,李爱国也没问,把准备好的两坛子药酒递了过去。
“上次的药酒还真是快喝完了。”师娘看到药酒很高兴。
这阵子农夫喝了李爱国送的药酒,再加上那些汤药,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保健医生前几天为农夫检查过身体,很吃惊的发现他的身体,比预期的要健康不少。
李爱国坐在沙发上跟师娘闲聊一阵子,见时间不早了,站起身道:“师娘,我先回去了。”
“你等等。”师娘转身进到屋里,拎出一个袋子来:“这是单位发的月饼,你哥哥他们不在家,你师傅叮嘱了,让带回去给雪茹和孩子们。”
“得嘞!”李爱国拎着月饼出了门。
警卫员瞅着他手里的袋子直愣神。
农夫向来要求严,不爱搞这些人情往来,今儿竟把月饼这种应景的物件给了李爱国,看来是真把这徒弟放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