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 > 第2246章 尔滨刀枪炮

第2246章 尔滨刀枪炮

    第2246章 尔滨刀枪炮 (第1/3页)

    滨州热力集团的门前,钢管砸在玻璃门上的脆响,混着女人的尖叫炸开。

    沈青云看见那个抱孩子的男人把孩子护在怀里,后背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棍,闷哼着跪倒在冰面上。

    穿红羽绒服的女人想扑过去,被两个壮汉拽着头发拖到一边,手机“啪”地摔在地上,屏幕裂成蛛网。

    “这帮疯子!”

    沈青云往前冲了两步,却被张耀祖死死抱住。

    “沈书记不能去。”

    张耀祖的声音发颤,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这些人疯了,连警察都敢打的,您过去受伤怎么办?”

    周大伟已经悄悄摸出手机,开始拨打电话,嘴里低声骂着:“这群狗娘养的……”

    刀疤脸似乎没注意到角落里的轿车,他踩着那个男人的后背,冲剩下的人吼:“还敢来闹事不?再敢来,卸了你们的腿!”

    他踢了踢地上的手机,往碎屏上啐了口唾沫:“滚!”

    人群抱着头往路口跑,军绿棉裤的大爷跑两步就回头,拐杖掉在地上也顾不上捡。

    穿红羽绒服的女人被壮汉推搡着,红色的身影在灰色的人群里格外刺眼。

    很快。

    他们就跑远了。

    毕竟都只是一群普通的老百姓,手无寸铁面对这群人,不跑干什么?

    “一群怂货!”

    那刀疤脸骂了一句,便招呼着小弟们离开了这里。

    面包车绝尘而去时,排气管喷出的黑烟卷着碎冰碴,落在沈青云的皮鞋上。

    他看着满地的狼藉,摔碎的保温杯、散落的宣传单、沾着血迹的冰面,指关节攥得发白。

    “沈书记,我刚才没办法,不拉住您,万一出事就麻烦了……”张耀祖的声音带着后怕,黑色夹克的领口被扯得歪斜。

    沈青云没说话,他理解张耀祖的想法,对面二十几个人,自己这边就三个人,真要是动手的话,万一自己这个市委书记受了伤,他张耀祖这辈子就算是完蛋了。

    想到这里,他径直走向那个捡拐杖的大爷。

    老人的手在抖,捡起拐杖时,金属包头在冰面上划出道白痕。

    “大爷,没事吧?”

    沈青云递过去一张纸巾,把老人搀扶了起来。

    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警惕:“你是……”

    “我是来办事的。”

    沈青云蹲下身帮他掸掉棉裤上的雪,对他问道:“那些人是谁?怎么敢这么嚣张?”

    老人往热力公司的方向瞥了眼,突然往沈青云身后缩了缩:“别问了,惹不起。”

    说着话,他拄着拐杖要走,被沈青云轻轻拉住。

    “大爷,我是沈青云,新来的市委书记。”

    沈青云的声音放得很轻,淡淡地说道:“您告诉我实话,我才能帮大家解决问题。”

    老人的拐杖“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盯着沈青云的脸看了半天,突然抹了把脸:“您真是市委书记?”

    见沈青云点头,他往地上啐了口唾沫:“那伙人是李忠原手底下的刀枪炮!热力公司的活儿都给他干,谁闹事就派他们来收拾。”

    “刀枪炮?”

    沈青云的眉头拧成疙瘩,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北人,他当然知道什么是刀枪炮。

    东北自清末起便因闯关东移民潮形成所谓的“流人社会”,这种无根性社会结构为暴力团伙滋生提供了土壤。

    日伪时期,关东军在东北建立兵工厂,大量枪支弹药流入民间,使枪成为权力的象征。

    后来毛熊撤离时遗留的武器散落民间,进一步强化了枪炮在黑恶势力中的地位。

    滨州八十年代一些黑恶势力团伙使用的锯短猎枪,正是日伪时期兵工厂的产物。

    这种武器传统与清末土匪六大件形成历史呼应,构成刀枪炮称谓的物质基础。

    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引发的下岗潮,使东北重工业基地陷入阵痛期。

    滨州明轧钢厂等国企的破产导致数十万工人失去生活依托,社会管控体系出现真空。

    在这种背景下,暴力团伙通过控制拆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