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 > 第2284章 被拐卖的女人

第2284章 被拐卖的女人

    第2284章 被拐卖的女人 (第2/3页)

  赵长河的喉结剧烈滚动,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汗,却越擦越多。

    “是我失职,是我没查清楚。”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膝盖微微发颤:“沈书记,我这就安排人去救。”

    “等等。”

    沈青云按住他的肩膀,掌心的力量透过衬衫传过去:“石窝村宗族势力重,胡家是大姓,贸然带人去,怕是会激起民变。”

    他想起昨天村口那些老汉看他的眼神,表面淳朴,底下藏着警惕,便开口问道:“你准备带多少人?”

    “乡里派出所有二十多个警力,我都带过去。”

    赵长河的拳头攥得咯咯响,袖口的纽扣崩掉了一颗:“再不行就请县局支援。”

    “叫支援吧。”

    沈青云从后备箱拿出地图摊在引擎盖上,红笔在石窝村周围画了个圈:“让县公安局配合,多带一些人,分成三组。一组控制村口,一组包围胡大力家,一组守住村委会。”

    他的脸色严肃,认真的说道:“村长家是关键,他要是敢煽动村民,先拘起来。”

    对于这方面的事情,他是非常有经验的。

    警方在农村解救被拐卖妇女时经常面临重重困难,这是事实。

    从地理与社会环境来看,农村地区往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落分布零散。这使得警方行动的隐蔽性降低,解救队伍容易在抵达前就被村民察觉。

    同时,农村社会多为熟人网络,宗族势力盘根错节。被拐妇女的买主通常是村里的“自家人”,村民出于“护短”心理,可能会联合起来阻碍解救,甚至出现围堵警车、藏匿妇女的情况。部分村民认为花钱买媳妇是“家务事”,对法律缺乏敬畏,进一步加剧了对抗情绪。

    被拐妇女自身的处境也增加了解救难度。

    许多妇女被拐卖后长期遭受暴力控制,心理创伤严重,对外界充满恐惧。她们可能已生育子女,在“为孩子着想”的传统观念束缚下,对解救产生犹豫甚至抵触。

    此外部分妇女被拐时间过长,与原生家庭失去联系,缺乏独立生活的技能和勇气,担心离开后的生存问题,从而拒绝配合解救。

    法律执行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冲突同样不可忽视。一些偏远地区存在“民不举官不究”的惯性思维,基层治理力量薄弱,对拐卖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足。

    个别地方甚至将买主视为“解决光棍问题”的受益者,暗中纵容此类行为。

    当警方开展解救时,可能遭遇当地势力的软抵抗,如拖延时间、虚报信息等,导致解救时机被错失。

    信息不对称也是一大障碍。被拐妇女的求救信号难以传出,外界对具体情况的了解往往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