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祸害大明 > 第 876 章 何魁的劝告。

第 876 章 何魁的劝告。

    第 876 章 何魁的劝告。 (第2/3页)

那一天开始,这种走后门的现象就一直存在,而且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

    且说这淮西子弟究竟是如何得以混入国子监镀金的呢?其中缘由错综复杂,犹如一团乱麻,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一切的源头,还需追溯到曹国公李文忠担任国子监祭酒的那一天。当时的国子监,乃是天下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能够进入其中深造,无疑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然而,对于淮西勋贵的后人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

    按照常理,淮西勋贵的嫡长子享有继承爵位的优先权,而其他的嫡子和庶子则只能依靠父辈的功绩,获得一些散阶和勋阶的虚职。

    这些虚职虽然看似风光,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实际权力和地位,对于那些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子弟们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朱元璋之所以要让李文忠去接管国子监,其中缘由颇为复杂。表面上看,李文忠确实具备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学识。

    他自幼便拜入名师大儒门下,饱读诗书,对各种经书和典籍都有深入的研究。

    这样的背景使得他在文化领域有着相当高的造诣,能够胜任国子监的管理工作。

    然而,这只是明面上的原因。实际上,朱元璋让李文忠接管国子监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考量。首先,国子监作为朝廷培养储备人才的地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里培养出来的学子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朝廷的官员,可谓是“未来官员的摇篮”。

    对于朱元璋这样的统治者来说,这样关键的机构自然需要由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掌控,才能确保其对朝廷的忠诚和支持。

    而李文忠不仅是他的外甥,更是他亲手养大的,两人之间有着特殊的亲情关系,因此朱元璋对他有着绝对的信任。

    其次,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为了收拢淮西勋贵手中的兵权,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之一就是逐步推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