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基建:我在大秦养崽崽 > 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西繁荣之景,羌族大开眼界

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西繁荣之景,羌族大开眼界

    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西繁荣之景,羌族大开眼界 (第1/3页)

    庆功宴结束后,接下来便是处理战后事宜。

    考虑到西羌部落依山而居,聚集地分散,且风俗习惯与中原大相径庭,不好统一管理。

    嬴政大手一挥,将其设为西羌自治区,下设各个自治县,有一定自治权,但总体上还是遵循国策。

    处理好政治上的事务后,紧接着便是大搞基建。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畅通不仅利于中央巩固对地方的统治,还利于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由于地处高原高寒区,耕地资源稀少,羌族一直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

    生产方式落后,仅能维持基本的温饱,若是遇到天灾,整个部落的人都要食不果腹。

    这也是每到寒冬时,羌族时常劫掠大秦百姓的原因。

    但西羌自治区的优势同样显著。

    土地资源丰富,天热草场辽阔,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

    随着一条条秦驰道打通山峦的屏障,先进文明的火种播下,经济开始萌芽,文化开始传播。

    羌族人终于看到了一个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繁华新世界。

    巴桑是祁连一脉羌族部落的族长。

    因为他卓越的眼见和智慧,在大秦铁骑征讨过来时,他率先带领部族投诚,从而荣获西羌自治区首长之位。

    当开始热火朝天搞基建时,作为自治区的最高首长,自然要当仁不让地与外郡沟通,交流基础建设及经济发展等经验。

    于是,一个月后。

    巴桑率领着各部落代表抵达了河西郡。

    如今正是春意盎然之际,郁郁葱葱的星草遍布各处,曾经的荒漠早已化作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河西郡作为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一进入恢弘雄伟的城池,喧哗热闹的气氛扑面而来。

    城内建筑大都由混凝土筑造,坚硬牢固,简洁美观。

    城中百姓有的以耕种放牧为生,有的在工厂做工,但在商贸发达的大环境下,更多人还是经商谋生。

    偌大的城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