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临安不夜侯 > 第874章 黄侍郎挖坑

第874章 黄侍郎挖坑

    第874章 黄侍郎挖坑 (第2/3页)

以为如何?”

    黄旭一见这么多朝廷大臣支持自己,顿时心气大盛,沉声道:“右相要罔顾民意、一意孤行吗?”

    杨沅清咳一声,缓缓地道:“臣仍然以为,不管是凉山州也好、西夏路也罢,应可不动刀兵而化解危机。

    若动用刀兵,一旦战事不利,到时候再想收拾民心、稳定地方,所需付出,十倍于现在。不过……”

    杨沅转向陈康伯等人:“既然诸位大臣都坚持该以武力镇压之,臣又与凉山州关系敏感,自然不便置喙,还请陛下圣裁。”

    赵惇听杨沅这么说,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如果杨沅依然坚持己见,他是不敢轻易推翻的。

    但是那也就意味着,在如此隆重的场合,所有重臣都在的场合,他这个皇帝屈从了右相。

    这会让他颜面扫地、威信全无。

    一见杨沅没有再坚持己见,赵惇马上说道:“既然如此,朕就以潼川经略安抚使沈虚中,为讨凉兵马大元帅,由沈虚中节制夔、成两路,进剿不臣!”

    ……

    御前会议散后,即将成为权知户部尚书的黄旭却没有走。

    官家赵惇刚刚解决了一桩大难题,一身轻松地从选德殿回了勤政殿。

    屁股还没坐稳,便有贴身太监过来禀报,说是户部左侍郎黄旭求见。

    他还有事?

    为何方才不讲?

    赵惇连忙命人传见。

    片刻后,黄旭上殿,见了赵惇,便长一揖一礼道:“官家,关于平定凉山州一事,臣还有些许疑虑处,想要单独进奏于官家。”

    赵惇听了,便挥手让殿上太监退下。

    赵惇对黄旭和颜悦色地道:“黄卿有何疑虑,但讲无妨。”

    黄旭道:“官家,凉山州是在杨沅手中成为我大宋国土的。

    杨沅将凉山州金铜矿分利于地方大族,亦难免招揽人心之嫌。

    而今,杨沅对凉山州之乱仍旧持绥靖之心,而他经营潼川多年,在川峡地区党羽众多。

    朝廷发兵平叛,若有人阳奉阴违,推搪阻塞,恐会兵败,从而酿成大患。”

    赵惇到底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被他这么一说,顿时慌了。

    “那么,黄卿以为,朕该怎么做?”

    黄旭道:“官家封沈虚中为兵马大元帅,节制潼川路、夔州路、成都路。

    以三路兵马、粮草,而伐凉山一州之地,足矣。

    所虑者,不外乎是兵将官员阳奉阴违,虚应其事。

    故而,请官家赐沈虚中天子剑,让他拥有可先斩后奏之权,如此方可保平叛之战,令行禁止。”

    “好,朕允了。”

    朝廷决定平叛的大政方针已经定了,加强一下沈虚中这个兵马大元帅的权威性是正常的。

    赵惇这点自决的事情还是敢做主的,便爽快答应下来。

    赵惇看看黄旭,欣然道:“卿公忠体国,一番苦心,朕尽知矣。

    朕已让吏部萧策之着手操办,不日就要颁诏,由卿担任户部尚书。

    黄卿,你要替朕,管好大宋的钱袋子啊。”

    黄旭长揖一礼,激动地道:“朕定殚精竭虑,效忠于官家,尽心于大宋。”

    语气稍稍一顿,黄旭又道:“臣还有一事,奏与官家。”

    “黄卿但讲无妨。”

    “臣以为,淮东李显忠、淮西邵宏渊、夔州张文成、潼川沈虚中、成都乔贞,陇右刘锜,皆朝廷忠耿之臣……”

    赵惇一听,眼睛就微微眯了起来,这是意识到了什么的本能反应。

    大宋的兵力,主要就集中于北边的这几个路。

    而北边这几个路,由东往西,也就是这几个人了。

    不对,还缺一个。

    七大军区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