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近,永乐二年 (第2/3页)
死,朱棣本在犹豫这个曹国公的爵位,是让其弟李增枝继承,还是交给李景隆这一脉继续承继。
其实这件事也不着急,毕竟不管是李增枝还是李景隆一脉,至少要等到三年丧期守孝期满,才能继承。
但李增枝现在闹了这一出,朱棣生气之余,就是更加火大。
哔啵作响的烛火,映着朱棣的脸色阴晴不定。
他已经开始怀疑,李增枝只是被人推出来的傀儡,所谓闹宫,不过是波涛惊岸的序曲。
其人其事,背后到底有什么人,且...
朱棣的瞳孔忽然一缩,目光变得无比冷峻,“且让子弹先飞一会吧,哼!”
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二十二,寅时。
英国本土还有三个多时辰,就将迈入新的一年,但对于大明本土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平常的日子。
但这个平常的日子,却暗流涌动。
负责纠察官员礼仪的纠仪御史,看着眼前一位位面色肃然的大佬,一时间大气都不敢出。
即便是有几位仪态略有不妥,也统统装作没有看到,悄悄躲在一边。
从洪武朝活下来的这位老御史,凭借多年的经验敏锐感觉到,今天恐怕有大事要发生。
时辰到,宫门开启。
文武分作两边,从奉天门左右鱼贯而入,秩序井然。
故意落后两步的李仕鲁,和任亨泰对视一眼,相互露出苦笑,无奈叹了口气,并肩而入。
今天会有什么事发生,显然两人事前已略有耳闻,只是无能为力。
李仕鲁这个都御史,虽然名义上是都察院的一把手,但在朱棣的刻意分权之下,他目前的职权只能督查军队之事。
而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才是真正盯着文官稽查的主事官。
刘观虽说是李仕鲁的下级,但在公务处置上却各管一摊,互不统属。
尤其是在御史风闻奏事、纠察不法、弹劾百官的问题上,李仕鲁想插手也插不进去,徒呼荷荷。
至于任亨泰这个大理寺卿,现在也说不上什么话。
他只能等御史弹劾,皇帝下令查判之后,才能进行审问、查案、狱断,现在也出不上什么力。
朱棣本就是武将出身,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