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父刘玄德 > 第676章 刘封劝降

第676章 刘封劝降

    第676章 刘封劝降 (第2/3页)

    **

    上午辰时,涪城城南。

    刘封与曹昂两人各自带了十几骑亲随,于城南一高地会面。

    两队人马靠近之后,相距一百五十米停下,随后刘封和曹昂单独趋马前行,身边仅各带两个亲卫。

    之所以这样安排,乃是固有的安全模式。

    双方距离一百五十米,会见地点便是七八十米处,这种距离弓弩对于铁甲的杀伤力已经不强了,而且还有充足的反应时间。那两个亲卫便有手持盾牌的,随时可以上前护卫自家主公。万一发生意外,百八十米的距离,骑兵可谓是一闪而至,也能及时赶到战场。

    “子脩多年未见,风采不改当年啊。”

    两人相见,年纪更小一点的刘封却是更为成熟一些。

    曹昂露出一丝苦笑:“败军之将,何言风采,往昔虽觉左幕军虽精,却并非不可抗衡。如今蜀中一会,方知其中差距。”

    曹昂坦诚双方军队的差距,但随即又话锋一转道:“只是我军虽败,却有必死之心,左将军若要劝降,还是趁早打消了这念头吧。”

    刘封看着曹昂的神情,发现对方意志坚定,显然所言并非是虚。

    随后,刘封突然问道:“子脩,莫非汝欲使我与大将军不死不休焉?”

    曹昂吃了一惊,本能的想要摇头。

    刘封如今的声势实力早已经在曹家之上,曹昂疯了才想给自家老爹找这么一个不死不休的对手。

    很快,曹昂就醒觉了过来,明白了刘封话里的未尽之意。

    很显然,刘封这还是在劝降。

    曹昂乃是曹操的嫡长子,继承人,他若是死在了涪城,那曹操与刘封之间的仇恨可就相当之深了,这才会符合刘封这句话的含义。

    曹昂先惊后喜,惊是惊刘封话里隐含的威胁,喜则是喜刘封能说出这话来,显然也是不想与曹家势不两立的。

    “子脩,汝今日若愿降服,他日我必保全曹氏一族。”

    刘封等了片刻,却看见曹昂脸色变幻,却始终不发一言,渐渐没了耐心:“可若是汝顽抗到底,那就不能怪我不顾昔年同袍之情,届时我与曹氏不共戴天,必先斩曹仁以示决心。”

    曹昂登时大惊,赶忙抬头去看刘封,却看见对方脸色郑重,可见所言非虚。

    一时之间,曹昂心头一阵慌乱,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沉稳。

    来之前,曹昂与司马懿、曹纯、杨修、曹休、李整等心腹仔细商议过,都觉得投降未必不可行。

    如今曹军已经连败数场,六万精锐大军入蜀,后来又补充了近两万人,可如今仅仅只剩下了三万余人,士气低迷,士卒厌战。

    涪城虽然坚固,可如何能与成都相提并论?

    刘璋守成都时,一日便被横扫城头,这件事情曹昂等人虽然没能亲眼所见,但那战后残骸却是亲眼目睹过的。

    那一片狼藉的景象,至今都没有忘记。

    虽然不知道左幕军究竟是如何办到的,但既然能在成都做到,自然也就能在涪城做到,而且还能做的更轻而易举,做的更变本加厉。

    司马懿建议曹昂在涪城争取时间,首重的目的是时间,不是战斗。战斗只是争取时间的一个方法,若是能够不战而能得时间,那自然是更好了。

    如今刘封开出价码,逼迫曹昂进行选择。

    降则保全曹氏,给曹氏留一条退路,日后即便自家父亲战败,只要刘封信守承诺,就不怕曹氏还有灭族之患了。

    若是他不答应,那接下来可想而知的是,涪城必然会迎来左幕军不惜代价的猛攻,而一旦战败,曹氏必再无幸免的可能。

    到了那时候,哪怕刘封仅仅只是维护自己言出必行的形象,也要对曹氏赶尽杀绝。

    至于刘封到底说的是不是真的,曹昂并不怀疑,因为至今为止,刘封的信誉还是极为斐然的,可谓是一诺千金。

    曹昂的脸色不断的变化,最后咬牙道:“若是我愿降服,左将军是否能答应我几件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