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21章 轮回

第621章 轮回

    第621章 轮回 (第3/3页)

徭薄税,休养生息,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从而得到天下人的由衷支持,一边整备力量,准备应对早晚都会出现的关东宗亲诸侯叛乱。

    直到临终之际,太宗孝文皇帝给继任者:孝景帝刘启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事有轻重缓急,可用周亚夫为将’。

    临终之际,给继任者留一位能打仗的将军,而不是一个能治国安邦的大臣;

    这就足以说明,在太宗孝文皇帝看来,孝景刘启这一朝,汉家是肯定要打仗的。

    而且是一场并不好打,需要自己专门留个好将军,才有机会打赢的硬仗。

    再加上外患匈奴的优先级,早就被太宗皇帝亲自排在了内忧:宗亲诸侯之后;

    就等于说,这句‘事有轻重缓急,可用周亚夫为将’,可以直接翻译成:朕驾崩之后,关东就要打仗了;

    派周亚夫去,能赢。

    至于汉家的未来,太宗皇帝或许也曾瞎想过。

    ——好歹朕,也是被世人尊称为‘在世圣人’的明君;

    太子启,这么些年也总算是磨砺了出来,少说也是个守成之主。

    只要关东能评定,再在几十年后,把匈奴人的问题解决~

    我汉家,当是还能再传个十几二十代的吧?

    和刘荣一样——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当然也无法确定自己的后人,尤其是三五代之后的后人,会不会出现傻缺非要做昏君。

    但太宗孝文皇帝相信:自己‘在世圣人’的名声,以及给天下人的恩惠,应该能支撑自己的儿孙,得到天下人最大限度的原谅。

    事实也确实如此。

    历史上,汉武大帝在位末年,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再加上西域多年拉锯,天下百姓们可谓苦不堪言。

    以至于农民求生无路,不得不揭竿而起,势要推翻汉武帝这个‘暴君’的统治时,华夏历史上第一封皇帝罪己诏的问世,却让这场农民起义消弭于无形。

    一纸《轮台罪己诏》,是汉武大帝在确保皇帝威严、形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天下人最诚恳的道歉信。

    而最终,促使天下人不计前嫌,谅解汉武大帝那些年的荒唐、残暴行为的,却并非这《轮台罪己诏》当中,汉武大帝委婉道歉的态度;

    而是当日的街头巷尾,许多人心中涌现出来的那句:再怎么说,也是太宗孝文皇帝的孙儿啊……

    也就是太宗皇帝的儿孙,才能做出这种‘天子向百姓道歉罪己’的事儿来;

    看在太宗皇帝的份儿上,就算了吧……

    甚至于,直到上百年后的西汉末年,

    被腐朽王朝折磨的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的农民起义军,即便是打进了长安,也依旧对太宗孝文皇帝的陵寝秋毫无犯。

    有人说,这是因为太宗孝文皇帝,属于汉天子少有的‘薄葬’,没什么值钱的陪葬品;

    但显而易见的是:仅仅只是‘没有值钱的陪葬品’,绝对无法让已经置生死与度外,势要推翻刘汉社稷的起义军,对某一代汉天子的陵寝扣收请罪,再拜而退。

    太宗孝文皇帝的遗泽,哪怕无法挽救行将奔溃的西汉,也依旧为自己,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可即便是这样,太宗皇帝,也大概率不曾想过刘汉社稷,能传承千秋万代。

    ——太宗孝文皇帝,从来都是个务实派。

    能亲自撸起衣袖,挽起裤腿,下地摆弄庄稼的主,是不可能像始皇帝那般,幻想千秋万世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的。

    但千秋万世不敢想,却并不意味着宗周享国八百年的先例,是不可能遐想的。

    与后世,将孔仲尼奉为圣人的时代不同:如今汉室,唯一公认的圣人,是周公姬旦。

    而太宗孝文皇帝,作为天下人口中的‘在世圣人’,难免就会把自己,放在和周公一样高的位置。

    周王拉车八百步,周室享国八百年;

    汉家也出了个‘圣人’,那汉家,又为何不能享八百年社稷?

    这,或许便是太宗孝文皇帝对汉家的未来,最能怀有的、最为理想的憧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