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有待商榷 (第2/3页)
点尊严的人?
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连曾经被匈奴单于重视、尊重的韩王信、燕王卢绾的后人部众,也逐渐被单于庭所轻视,甚至是敌视了。
燕王卢绾一脉还好些,毕竟生活在幕南,还能搞到汉室内部的情报,对匈奴人还有点价值;
可生活在漠北的韩王信一脉,却是早已经跌落草原鄙视链、食物链的底层,甚至早在太宗皇帝年间,就把部分人丁(韩颓当)送回汉地,以免整个家族消弭于草原了。
就连这两个以‘王’的身份,归附匈奴人的汉奸后人,都无法在草原过上相对优渥的生活,自然就更别提如今,绝不可能以王爵判处汉室的政治犯们了。
所以,对于打算逃亡的汉室政治犯而言,北方草原,无论从物质条件、气候条件,还是受欢迎程度、受重视程度等‘政治条件’的方面来看,都绝对算不上是好去处。
尤其现如今,除非是离草原太近,且逃亡太过于急切,没机会逃到其他地方;
否则,哪怕是原本生活在云中,离草原只一面城墙之隔的政治犯,也依旧会选择去其他地方避难,而不是就近去草原,寻求匈奴人的庇护。
更何况北方、西北方都是匈奴人的时代,早已经随着汉室在对外战争中的连续胜利,而宣告作古。
——现如今,汉室的西北方向,是已经被汉室全然掌控的河套,以及随时可以吃下的河西。
匈奴人,已经只存在于版图的正北。
哪怕想逃到草原,也只有本就生活在北境,如燕、代等国的人,才有机会逃出去。
从内陆地区逃到草原,寻求匈奴人的庇护,早已经不存在现实操作层面的可行性。
到这里,其实完全可以说,北方、西北方向的匈奴人,已经可以被政治犯们,排除在‘可以去避难的好去处’之外了。
北方、西北方向的匈奴人被排除,西方又是高原;
剩下西南方向,以及南方的西南夷、岭南百越,也同样算不得多好的去处。
先说西南夷。
在这个连‘蜀道难’都还没被喊出来的时代,就连巴蜀之地,都是某种程度上‘与中原隔绝’的。
连巴蜀都是‘与世隔绝’的,自然就更别提地理位置更靠外的西南夷了。
光是路途艰难,就已经让大多数政治犯们望而却步。
哪怕抛开这一点不谈——哪怕政治犯们不怕路难走,从其他的方面考量,西南夷也绝对算不得好去处。
论物质条件,西南夷的发展落后程度,比之草原游牧之民,可谓是有过之而不无极。
至少草原游牧之民,能因汉室游商的存在,而间歇性获得汉地的货物;
而西南夷,一来是道路不通,二来是地势险峻、地理闭塞;
最关键的一点,是物资贫瘠。
哪怕汉人商队,愿意跋山涉水,把汉地的精美货物送过去,西南夷也根本没有相应的稀缺物资,从汉人商队手里换东西。
再加上湿热的气候条件,完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打算外逃的汉室政治犯眼中,西南夷,是和‘从东方出海’并列的最差选择。
甚至可能比出海还差!
毕竟出海,仅仅只是前途未知,却也有机会在距离大陆不远的地方,找到一个像样点、物资不算稀缺的海岛。
但西南夷,却是实打实的、绝不会出现意外的贫瘠。
至于岭南百越——虽然在物质条件层面,比闭塞的西南夷好一些,但在气候条件的层面,却是比西南夷又差了不少。
西南夷,好歹只是湿热、闷热;
但岭南百越,却是湿的能‘溺’死人、热的能热死人。
而且,岭南的湿热,还伴随着遍地湿瘴、沼池,以及随时都能取人性命的蚊虫蛇蝎。
相较于北方匈奴、西南诸夷,岭南百越唯一可取的,便是政治条件还算不错。
——毕竟有南越王赵佗这个存在,凡是踏足岭南地区的汉室政治犯,都有很大的机会得到政治庇护,甚至是优待。
就这么一个个排除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