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文豪1978 > 第575章 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

第575章 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

    第575章 林朝阳现象(新春快乐) (第3/3页)

就更完美了。

    芦安·瓦尔特不无贪心的想到。

    「下一件事呢?」林朝阳问。

    「下一件事?哦,差点忘了。你新作品动笔了没有?」

    「还没。」

    「怎么还没动笔?林,《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已经完稿快一年了,你这也太解怠了!」芦安·瓦尔特从未这么认真的催过稿,然后他文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问:「是不是《纽约客》骚扰你了?」

    「不止《纽约客》,朱迪斯也在跟我聊。」

    《舌尖上的中国》的诞生源于《纽约客》的专栏约稿,当时只连载了3个月,

    就为《纽约客》带来了单期30万份的销量增长。

    结集出版后,销量依然奇佳。

    按理说双方应该继续合作才对,可好巧不巧,前段时间林朝阳刚离开美国,

    《纽约客》杂志就突生变故,罗伯特·戈特利布被老板纽豪斯裁了。

    这一变故不仅让林朝阳这些朋友感到突然,连罗伯特·戈特利布本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当时他还在日本出差,是从电视上看到了自己被解职的新闻,接任他的是《

    名利场》的原主编蒂娜·布朗。

    说起来罗伯特·戈特利布和老板纽豪斯的矛盾由来已久,纽豪斯是商人,他迫切希望罗伯特·戈特利布为《纽约客》带来崭新的、卓有成效的改变。

    但事实是戈特利布入主《纽约客》后继承了前任主编威廉·肖恩的风格,虽然延续了《纽约客》的精英风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年轻读者。

    纽豪斯想要全新的《纽约客》,蒂娜·布朗出身时尚杂志,恰好满足他的需求。

    蒂娜·布朗接任主编之职后,对林朝阳也并不热情。

    原因有二,一是《舌尖上的中国》本来就是前任主编戈特利布的功劳,她接过来就算再有成绩,别人也不会记到她头上。

    二是她认为《舌尖上的中国》与她即将在《纽约客》实行的路线并不相符。

    林朝阳当初为《纽约客》写专栏,本来就是受了罗伯特·戈特利布的邀请。

    现在换了主编,人家又不待见,他自然不会热脸去贴冷屁股。

    可不知道为什么,一周多之前蒂娜·布朗又突然联系上了林朝阳,一反常态的热情,希望他能够接着为《纽约客》撰写专栏。

    「呵呵,她八成是一开始并没有了解到你这份专栏的重要性。」芦安·瓦尔特听林朝阳说完情况后,冷笑着说了一声。

    《舌尖上的中国》在《纽约客》发表后为杂志带来了销量上的增长,这是明面上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专栏对杂志广告收入的加成。

    芦安·瓦尔特说的不错,蒂娜·布朗刚入主杂志社,在未了解情况下冒失行事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林朝阳不在乎这个,给《纽约客》写专栏可不赚钱,既然戈特利布都不千了,他实在没有写下去的必要。

    他不写专栏了,蒂娜·布朗很难受,以《舌尖上的中国》现在在美国的影响力,《纽约客》的损失恐怕要以千万美元计算。

    除了蒂娜·布朗,林朝阳不写专栏,难受的还有朱迪斯·琼斯,她还盼着林朝阳写个《舌尖上的中国2》为她创造点业绩呢。

    所以这些天来朱迪斯·琼斯一个劲儿的打电话劝林朝阳,这个「2」说什么也得写啊,不写专栏了没关系,可以直接出版嘛,美国的读者们可都盼看你的书呢。

    为了让林朝阳回心转意,她还特地给林朝阳寄了些杂志,都是这几个月来各路媒体和文化界人士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评价。

    英国作家皮特·梅尔在《大西洋月刊》上发文说:《舌尖上的中国》与其说是一部饮食作品,不如说是林朝阳给食物写的情书一一动人,睿智,令人无法抗拒。

    上个月的《出版商周刊》有一期发表了这样的评述:

    与美国现代烹饪业的斗转星移不同,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继承了文化与历史的底蕴。

    在《舌尖上的中国》一书中,林朝阳如同虔诚的信徒,将饮食之道融于历史、自然和人文,用优雅、别致的文字表达对饮食与烹饪最初始的信奉。

    「写不写专栏对你而言并不重要,写多了那种文章,人们很容易把你跟美食作家混为一谈,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林,你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家,写出能够名留文学史的伟大作家,对你而言才是至关重要的。」

    芦安·瓦尔特还怕林朝阳分心呢,巴不得他不写专栏,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新的创作当中。

    两句彩虹屁之后,他又说道:「你现在距离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近了,今年你会被提名的。」

    「如果你说我能得奖,我可能会更高兴点。」林朝阳玩笑倒。

    芦安·瓦尔特苦笑,「你这个要求太高了,林,做人别那么贪心!」

    以兰登书屋的实力,找个为林朝阳背书、提名的推荐人轻而易举,但诺贝尔文学奖每年的推荐候选人多达一两千人,提名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步。

    「开个玩笑而已。得奖这种事,影响因素太多,还是别奢望了。」

    「不能这么说。以你的实力,得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关键你年轻啊!」

    林朝阳:—

    芦安·瓦尔特的话让他脑子里一下子想到了前段时间见过的村上春树,当然了,年年陪跑的候选作家可不止村上春树。

    多少人实力强横的作家熬白了头发,也没等来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如果是那样,他宁愿不被提名。

    溜傻小子呢!

    「行了,还有别的事没有?没有就挂了吧。」

    「当然有。」

    「有事你就不能一气儿说完?」林朝阳抱怨道。

    「不能怪我,事情太多,总得一件一件说。」

    「行了,你赶紧说吧,我灶上还炖着肉呢。’

    「好吧,我这件事说出来,你一定会高兴的。」

    「你倒是说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