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干票大的 (第2/3页)
也太猖狂了!
广电的新尚书孙同志做起了和事佬,「朝阳同志,先别激动,先别激动,有什么想法咱们坐下来好好沟通。」
林朝阳懒得与林家后人置气,眼神警向孙同志,不卑不亢。
「好,那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他的语气里并没有多少对尚书级领导的忌惮。
「香江回归是普天同庆的大事,鸦片战争作为香江当年脱离祖国的诱因,我们现在拍这样一部影片,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当然了,政治意义更加强烈。
我们作为主创人员,要把握住的底线有两条。
一是要尊重客观事实,绝不能胡编乱造。二是要激励民众不忘历史,弘扬社会正气。
剧本你们都看到了,咱们客观点说,在人物塑造、情节铺陈、历史格局和立意上没有什么跑偏的地方吧?」
林朝阳的问题问完,会议室内的气氛沉默了几秒,谁都没说话,孙同志见状开口道:
「剧本写的确实不错,这一点我们也是肯定的。不过————」
不等他说完,林朝阳打断道:「那就好。既然大家都对剧本的质量有共识,那么我们来谈谈你们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有修改的必要性」
林朝阳极其少见的表现出强势的一面,哪怕是尚书级领导在场,他也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让谢靳和章艺谋都为他捏了把汗。
林家后人见此情景,也变得没有刚开始那么础础逼人了。
剧本是林朝阳写的,他要论述自己的创作,别人休想辩得过他。
半个多小时以后,他喝了口水,气定神闲的说道:「你看,大家这么一说,其实也没多少需要修改的地方」
林家后人脸色不太好看,他们看了看广电的孙同志,孙同志脸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林家后人心中期盼,他是今天在场的最高领导,他们就指望着孙同志打击一下林朝阳的嚣张气焰了。
放下了水杯,林朝阳话风一转,表示:「不过剧本创作嘛,没有完美的,关于琦善这个人物」
林朝阳不是真愣头青,人家孙同志好列是尚书级领导,他就算是脾气再大也得给点面子。
发言最后,他从广电和林家后人的发言中提出了三条意见,表示这几条意见提的非常中肯,愿意对剧本进行修改。
此言一出,谢靳和章艺谋都松了口气,连孙同志看不出喜怒的脸色看起来都松弛了两分。
「朝阳在小说领域享有盛名,但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他在剧本创作领域的才能和成绩。
我跟他合作的《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年《高山》小说和电影那也是经过了各个部门的层层审查的。
大家应该相信我和朝阳同志在这方面的立场和态度。
还有像《楚门的世界》《寄生虫》这些朝阳同志作品改编的电影,哪个不是在国外得了大奖的?
他的文本不是一般作家能比的,就算是让别人拿去改编,只要是个靠谱的编剧和导演,那都差不了。
这一点大家不妨问问艺谋,《秋菊打官司》就是他拍的。」
谢靳充当起了润滑油的角色,不要钱的往林朝阳脸上贴金,一方面是缓和气氛,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孙同志林朝阳的战绩。
《鸦片战争》可不是普通的影片,在ZY领导那都挂着号呢。
「谢导说的是。」章艺谋了半天就憋出了这么一句话,引来谢靳不满的眼神。
你小子这战斗力也不行啊!
章艺谋脸上发烧,低下头去。
沉默了好半天的孙同志这会儿终于开口了,「几位同志说的都很好,《鸦片战争》是为回归献礼的重点影片,不光是我们广电部门,连ZY领导也都很重视。
他说到这里,态度亲和,「所以,我也希望朝阳同志、谢导、张导能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谢靳满脸堆笑,「理解理解,大家对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为了电影更好的拍出来,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盼。」
孙同志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刚才我们广电方面和其他几位同志提出的意见,朝阳同志刚刚都一一进行了阐述和解释,说的是不错的。
关于几条应该进行修改的问题,我们也达成了共识———
孙同志的一锤定音让谢靳如释重负,看来今天这关是过了。
听看孙同志的发言,林家人脸上有些失落。
林朝阳摇了摇头,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执着于把自己的老祖宗塑造成一个完人有什么好处?
想到这里,他语气放缓,「林公名留青史,他身上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无需标榜。
我们搞文艺创作,在人物的塑造上或许有抑扬之举,但绝不会有损于先辈风骨。」
他这番话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林家人听完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孙同志哈哈笑道:「朝阳同志说的好!有这样的觉悟,何愁拍不出好作品!」
会议室里紧张的气氛在结束的这一刻消弹不见,其乐融融。
会议结束,林朝阳跟电影局的新局长刘同志走在一起。
「明年你们美国林氏得多拍几部电影啊,肥水不流外人田。」
自1992年年中电影改革以来,国内电影行业的动作不断,去年电影局收紧了合拍片政策,结果转头又宣布了中影每年可以通过票房分账的方式进口10部大片。
引进的要旨是「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电影」。
可实际上,所有电影从业人都明白,这不就是给好莱坞大片开绿灯吗?
文件一公布后,不光是电影界,连文化界和许多老干部都表示了对这份文件的不满。
燕京市电影公司为此事专门致信广电孙同志,称「让美国的影片占领我们的电影市场,用中国的票房养肥外国的片商,不利于稳定整个电影行业的军心。」
除了地方电影部门的不满,包括《戏剧电影报》等诸多媒体也对此事发出了疑问,自年初以来舆论风波就没停下来过,目前电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