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文豪1978 > 第642章 无愧于历史

第642章 无愧于历史

    第642章 无愧于历史 (第1/3页)

    《父亲》在首都剧场的首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感动了当天的所有观众和首都文艺界同仁们。

    演出结束的第二天,燕京各大媒体的好评铺天盖地的袭来。

    由林朝阳同名改编的话剧《父亲》昨日晚在首都剧场进行首演,该话讲述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老安的晚年生活,

    女儿安欣为照顾父亲老安的晚年生活,在温情与崩溃间游走。

    将照顾者的道德困境与情感透支演绎得令人室息,诠释出了不同于同类题材的人性纠葛,呈现出更残酷的现实真相。令人痛心,却又感人至深一一《光明日报》

    《父亲》以其先锋的叙述实验和深沉的人文关怀,重新定义了亲情题材话剧的创作范式。当记忆的锚点消失,唯有爱与尊严能抵御时间的凌迟一一《中国青年报》

    相较于几家ZY级媒体评价颇高的理性报道,《燕京日报》的报道对《父亲》

    的夸赞更加露骨。

    文章中这样写道:饰演老安的朱旭以精准的肢体语言和情绪爆发完整的呈现了一个傲慢老人退行至无助「老小孩」的过程,他大巧不工的表演直触人心,为中国话剧史再添一位经典角色。

    在谈到话剧本身时,文章这样称赞:

    话剧舞台艺术的极致张力与情感升华赋予了《父亲》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

    它必将像《茶馆》《龙须沟》《天下第一楼》一般永久的镌刻在人艺的经典丰碑之上。

    《父亲》的首演赢得了燕京媒体界的一片赞誉,话剧迷们的叫好声同样热烈,不过话剧迷们的叫好更多的是体现在对话剧的追捧上。

    首演爆满,一票难求,对于人艺的话剧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父亲》所受到的追捧无疑要更加热烈,首演之后的一周时间里,首都剧场但凡是放出门票,往往是在几分钟之内便售罄。

    除了少数人能抢到票,大多数剧迷只能无功而返。

    而那些少数剧迷凭借的可不是幸运,而是提前一天就守在售票亭前排队。

    公演第3天放票时,《父亲》的口碑发酵,首都剧场门口排队买票的剧迷热情汹涌,竟一下子挤塌了售票亭,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次日这件事便登上了《燕京青年报》,逼得人艺在之后几天里不得不在《父亲》放票的时候派出多位保卫人员维持秩序。

    这些天来售票亭外逐渐形成了一股奇景,昼夜都有人在排队。

    每每有人路过此地,总会忍不住好奇上前询问几句,一问一答之间,不免惊叹于一出话剧竟然有这样大的魅力。

    人们口耳相传之间,更助长了《父亲》在燕京城的热度。

    与此同时,由于剧迷们对《父亲》的追捧,首都剧场门口的黄牛也猖了起来。

    原本只要10块钱的门票,一路喊到200块、500块--最贵的一楼5~10排门票和二楼前排门票甚至被喊到了千元以上,

    即便如此,每当有黄牛票出现的时候,还是会被一些不差钱的剧迷一边痛骂、一边迅速抢光。

    公演一周时间,《父亲》的影响力已经由燕京扩散至津冀地区。

    这天傍晚,冬冬拿着作文找到林朝阳,抱怨道:「爸爸,你到底会不会写作文啊!」

    冬冬从香江转学回内地,上的是燕大附中。

    前几天他找到林朝阳,说想让林朝阳给他辅导辅导作文。

    林朝阳一听,这是他强项啊,故而信心满满的辅导了他两天。

    结果今天小考结果出炉,满分40分的作文,冬冬只得了「25分」,他倍感郁闷,跑来找老父亲兴师问罪。

    林朝阳有些郁闷的翻着卷子,左看右看、横看竖看,看了半天,最后发出一声疑惑,「不应该啊!」

    「什么应不应该,不会就是不会,承认自己不会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青春期的混小子对老父亲充满了不信任,这让林朝阳有点受伤,总算是体会到了之前大舅哥的感受。

    「你爹我上百万字的都写过!」

    「是,作文是作文。再说了,你写的都是长篇,短篇的你写过几篇?」

    「我—你爹我当年的短篇可是得过全国奖的。」

    「你那都是老黄历了,那你给我解释解释,这作文怎么就得了25分?」

    写过作文的都知道,这玩意写满分很难,但写低分了也很难。

    25分,相当于刚刚及格。

    「作文你写的,我只是辅导,还是你问题大。」

    父子俩互不相让的拌了几句嘴,为了找回面子,林朝阳决定再给儿子好好补习补习写作知识。

    他林朝阳的儿子,写个作文堪堪及格,说出去让人笑话!

    父子俩正说话的功夫,保镖小孙带着两个人走进了院子。

    「济才?你可是稀客啊?」

    林朝阳一见来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打过招呼,他拉着冯济才来到屋内。

    聊起来才得知,冯济才这回竟然是专门来燕京看话剧的。

    《父亲》公演一周多时间,热度居高不下,文联方面跟着凑了个热闹,拿到了两百多张门票,冯济才恰好分到了一张。

    「你这话剧太火了,现在连在天津都是热门话题。一票难求,谁要是看了,

    恨不得昭告天下。」

    「夸张了,夸张了。」

    「一点没夸张。」冯济才掏出他那张门票,是明天晚上的票,「你知道我为这张票费了多大劲吗?花了两顿饭,才说动他们让给我。」

    「哈哈!想看话剧你直接给我打个电话不就得了?」林朝阳笑道。

    冯济才摇摇头,「现在《父亲》这么火,就算你是编剧,要拿门票也得搭人情不是?」

    《父亲》的火爆几乎是创纪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