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文豪1978 > 第661章 拿我当日本人坑?

第661章 拿我当日本人坑?

    第661章 拿我当日本人坑? (第3/3页)

好小子!

    林朝阳觉得自己看走眼了,这个大侄子貌似忠厚,实则面厚心黑啊!

    「都是小姑教我的。」陶希文解释了一句。

    把孩子都教坏了!

    林朝阳心里吐槽了一句,说:「给你200万,行了吧?」

    「那股份您要多少?」

    「你看着给吧。」

    他这么大方,陶希文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思着说道:「那30%?」

    林朝阳笑眯眯的看着大侄子,「不后悔?」

    30%股份换200万投资,相当于近670万的估值,陶希文怎么算都是他赚了。

    「不后悔!」

    「行,签合同吧。」

    陶希文早把投资协议准备好了,当场签字后,他又跟林朝阳约定明天去工商变更。

    林朝阳先给他开了张支票,陶希文说:「大姑父,不着急。」

    「拿着吧,你还敢坑我的钱?」

    陶希文只好接过了支票。

    看着那张薄薄的支票,吴宵光、封林毅和赵曼婷等几个年轻人都很激动,他们没想到自己为之奋斗了一年多的事业竟然真的可以赢得这么多的投资。

    正在几人欢呼之时,工作室的门被人从外面推开。

    周梅提着饭盒从外面走进来,陶希文拉着她高兴的说起拿到了投资的事,她也不禁欢呼一声,为陶希文感到高兴。

    「谢谢大姑父。」周梅对林朝阳说,

    「不用谢,是希文有能力。不过小周也不错,真是贤内助!」林朝阳调侃道。

    周梅闻言面露羞涩,「是他自己有本事,我也帮不上什么忙。」

    她跟陶希文谈恋爱一年多,也就是这半年才来工作室帮帮忙,别的她也不会,只能做做行政工作。

    临走时,林朝阳又对陶希文叮嘱道:「QQ现在发展的不错,现在资金又充裕了不少,

    你们也不能光顾着埋头写代码,也要适当的宣传宣传。」

    陶希文面露难色,这方面确实是他的弱项。

    「西南那个宋如华你应该知道吧?跑到成都旁边弄块‘西部软件园’的牌子,一夜之间就成全国知名的人物了。

    这年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我不是要你东逛西骗,你得学会营销自己、宣传公司。」

    林朝阳口中的宋如华也是个刘波一般的人物,他本是高校副教授,92年响应老人家号召下海经商,创办托普电子科技发展公司。

    96年他参加科技部组织的印度考察,在「南亚硅谷」班加罗尔看到了大批软件公司的集群和崛起,回国以后便动了搞一个软件园的心思。

    他先是跑到成都附近的郫县红光镇,选中了一片100亩大小的菜田,竖起一块「西部软件园」的大木牌子。

    这件事很快就被媒体关注到,国内的政府部门正掀起信息化建设的高潮,那年年初SC

    省才将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第一产业」。

    宋如华这块牌子一立,立刻成了官方的香饶饶。

    别管你是什么妖魔鬼怪,老爷们要政绩、要升官,抬也给你抬到上市。

    几乎一夜之间,托普成了中国西部名声最响亮的高科技企业,西部软件园也被顺利列入全国四大「首批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1997年托普借壳四川ZG市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股价一度创下24.58元的奇迹,很多人对这个股价没什么概念,当时公司的市盈率是1900倍。

    陶希文点点头,「我明白了。」

    林朝阳不再说什么,离开陶希文的工作室,他来到燕大教授王永兴的家,再次收获了一份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读书心得」。

    老人家对他新书第二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许他是渐入佳境。

    这样的评价让林朝阳心情十分愉悦,不是为自己被人称赞,而是因为作品的质量有了保证。

    隔了一周多,林朝阳吃早饭时看报,在《燕京青年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一《斯坦福高材生归国创业,打造国内即时通讯新生态》

    专访QQ创始人陶希文:用技术自信填补国内空白「1998年冬,一款名为QQ的国产即时通讯软件在燕大校园内悄然发布。

    这款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陶希文研发的即时通讯软件,凭借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端到端加密算法,上线一年即突破百万用户,成为国内即时通讯软件领域的领头羊。

    ■

    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林朝阳细细看了好几分钟,最后还不忘欣赏了一下报纸上的配图。

    图上是陶希文正在和团队讨论产品优化方案的场景,角落里还可以看到安静坐在那里的周梅。

    「这小子,执行力还挺高!」林朝阳笑着夸奖了一句,将报纸递给陶玉书。

    过完年陶玉书出门了大半个月,前天才刚刚回京。

    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参加上面组织的一场会议,2月末大领导主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指出,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要再国际上形成同我国地位和声望相称的宣传力量。

    陶玉书掌握着强大的媒体力量,自然也就成了上面的座上宾。

    「国内现在有百万网民吗?」

    陶玉书住报道上的字眼问。

    「别在意这些细节,重点是你大侄子要成互联网创业楷模了!」林朝阳的语气中带着些调侃。

    听看他的话,陶玉书脸上不觉流露出笑意。

    夫妻俩现在年岁渐长,事业上的如意已经很难带给她多大的心理波澜,反倒是后辈人的成长更能激起他们心中的成就感。

    吃过早饭,孩子们都上学去了,陶玉书问:「我听说冬冬交朋友了?」

    「是你儿子剃头挑子一头热。」

    陶玉书不由得感眉,虽然从小到大冬冬没少挨她的揍,但到底是自家孩子。

    林朝阳又说道:「不过你儿子也没不是一根筋,前些天晏晏同学来做客,他好像对人家女同学有点意思。」

    闻言,陶玉书眉头皱的更深了。

    这变得也太快了!

    「也太不坚定了。」

    「说的就是啊,不过青春期嘛,也正常。」

    夫妻俩聊了几句,不禁生出些感慨。

    想不到孩子这么快就长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