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2003:从外贸开始 > 第1015章 打蛇打七寸

第1015章 打蛇打七寸

    第1015章 打蛇打七寸 (第1/3页)

    相隔两天的两场智能驾技术发布会,两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针锋相对,在业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在两者粉丝群体之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双方就技术特点做出全面的对比分析,两者在配件配置方面差不多,但是在算力方面,升级之后的尉来NOP+显然要更高一些,另外就是尉来可以用英伟达的芯片,而菊花则不可以。

    对比起来,很多消费者以及吃瓜群众均认为这是尉来的优势所在,消费者以及吃瓜群众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当面临外部因素之时,大家可以选择支持菊花。

    但是到内部竞争之时,他们又能够很客观的分析优劣,而在感知方案以及算法特点方面,在大部分人看来尉来也是要优势明显。

    在感知方案这一块儿,尉来采用的视觉与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相结合的方案,跟菊花的纯激光雷达方案相比,要多了一个视觉感知。

    而在算法特点方面,菊花强调的是规则驱动,而尉来则是以数据驱动为主,尉来更加注重数据迭代效率,考虑到尉来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已经有超过百万级别的总销量。

    在真实道路数据收集方面还要加上一个自家的高德地图以及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消费者是更愿意相信尉来数据处理能力的,规则往往意味着相对刻板一些,而真实的道路数据迭代,往往要更加的符合当下的环境一些。

    “在高速场景方面,尉来95%的变道成功率也是要高于菊花的,还有极端天气的抗干扰能力尉来也是要更强一些,你们看看他们放出的这些测试视频还有什么话可说?”

    除了在发布会上放出的一些测试视频,在发布会之后,尉来又在官网以及官博等社交渠道上放出了大量针对核心应用场景的测试视频以及数据。

    同时汽车之家也放出两者之间的测评对比,在羊城机场高速的实测当中,尉来的NOP平均接管里程156公里,而菊花的ADS为108公里。

    在沪市金桥示范区的城区场地试运行当中,菊花的功能受限,而同一路段之下,尉来能够支持红绿灯识别,而在我国特色场景之下,菊花在面对加塞之时的表现是要优于尉来的。

    而施工路段则是尉来表现要更好一些,在面对两轮车混行方面,菊花虽然识别率更高,但轨迹预测要更弱些,尉来则刚好相反,避让成功率要更高一些。

    而在车企以及用户最为看重的商业价值方面,显然尉来的NOP+全面吊打菊花的ADS,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在搭载车型方面,尉来最多可以做到下放至星河P1这种10万元级别的车型身上,而目前菊花的ADS高阶版本,仅仅只对极狐阿尔法S车型开放,这款车的售价为38.89万起,用户的使用成本明显增加。

    另外在买断制的费用方面,尉来也要更便宜一些,而无论是企业还是用户最为关心的数据安全问题方面,菊花的ADS要求数据归属于菊花全权掌控。

    这种无论是用户还是车企,在当今注定数据安全的时代都十分的警惕,相反尉来就要开放得多,用户可以选择不共享数据,这让无论是实际购买的用户还是想要与之合作的车企,都要放心不少。

    尉来开放的态度,用户用起来放心不少,不至于担心出现事故时车企锁死后台数据,而无法了解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影响理赔。

    车企就更用不说了,尉来公布的最新方案也对其他车企开放采购,还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更加开放式的HI模式。

    一个要求所有的数据加上解决方案都归于他们,一个可以谈定制化服务,如何选择还用得说吗?

    而对于车企来说,菊花全功能一次性释放与尉来分阶段OTA的方式相比,也是后者盈利模式要更高一些,至于两者之间的好处也各有差异。

    对于用户来说,菊花一次性释放功能的方式,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好的体验,虽然贵了一些但实际成本相比起尉来分阶段的方式也高不到哪里去。

    而尉来分阶段OTA的方式,对于车企的盈利要更加的有利一些,分阶段的OTA,可以为车企提供更为稳定的现金流,整个2021年,尉来预期对预装的车主进行12次推送更新。

    二者在技术短板上也非常的明显,菊花的ADS痛点是对于高精地图的依赖,城市道路更新滞后,沪市部分路段数据已经过期三个月了,遇到压实线车辆时只会直接刹停,而尉来则会模仿人类绕行。

    与车企合作的阻力也非常明显,虽然与多家国有车企合作,但广汽,长安等等毫不掩饰对于合作的担忧,数据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车企就失去了灵魂,这是目前车企最害怕的。

    也就是赛力斯这种无路可走的小车企,才会选择直接答应菊花的方案,而尉来的技术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依赖于数据的尉来,对于算力的要求非常高,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尉来目前的算力肯定还会像上一代一样成为短板。

    另外就是激光雷达利用率相对较低,在极端天气的情况下漏洞明显,一旦大雾天气视觉失效,而雷达增强模式又尚未实装,那么就会非常的危险。

    “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都有技术短板,尉来并不否认自己的技术短板,但是这些并不影响NOP+的使用,在以后的OTA更新当中,我们也会让技术更加的完善。”

    “在2022年,我们会让我们的智能驾驶方案转向于无图化,另外将激光雷达利用率提高到90%。”

    “在技术路线上,激光雷达加上视觉融合再加上数据驱动,这将会是全行业的技术共识,单纯的视觉或者激光雷达方案,都有着一定的缺陷。”

    这是尉来对于菊花在智能驾驶供应链的第一次反击,尉来拿出了在2021年全方面的碾压技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推广NOP+系统。

    在量产落地速度以及用户体验细节方面,尉来更是优势明显,十月底,尉来对外公布上了NOP+系统将于11月1日凌晨零点时分正式对现有购买用户推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