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信、决心 (第2/3页)
格很高,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似乎以帝王规格建造。
“大丰帝后柔澈……”
看了看碑文,王志凡确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陵墓。
于是他走到墓碑前,伸出右手,手中凭空创造出一束白玫瑰,轻轻放到了墓碑台阶上。
这一刻,他心中百感交集,有很多愧疚,也有一些无奈,想说什么,却感觉说什么都是多余。
连续沉默了十多秒,他才缓缓开了口:
“澈妹,我来看你了……虽然晚来了很久,但我还是得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说着,他鼓起勇气,把手中严实密封的红木盒子掰开,小心取出里面纸面泛黄的信件,开始展开阅读。
“吾夫,一年未见,汝可安好?吾儿已蹒跚学步……”
书信的开头,便是王志凡记忆中柔澈的风格,活泼大方,表达了她对王志凡的思念,和对两人孩子学会走路的喜悦。
这是第一年记录的内容,也是字迹老化最严重的一条。
后面,便按照一年一大段话的形式,将柔澈想对王志凡说的话记录在纸上,一直延续了四十多段,长达十万字。
从这些类似年书的文字中,王志凡感觉到了岁月的气息,感觉到了柔澈的心路历程,知道了她遭遇的诸多烦恼。
比如孩子调皮不爱读书,帝国哪里又闹灾了,哪个地方又有人起兵了,谁谁谁又通报大将军冯先有反意了……
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靠她一个年轻的女人来定夺,幸好有一帮忠心能臣辅佐,才让整个大丰帝国得以稳步发展。
看到后面,王志凡也终于知道了冯先的死因。
原来冯先在大概五十岁时,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为帝国各处平叛立下汗马功劳,萌生了“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的念头,真正开始了自立谋反。
那时候柔澈已经退居幕后,由她和王志凡的儿子当皇帝统治帝国,水平只能说中规中矩。
可冯先暗中经营多年,兵强马壮,自身实力也是非常高强,一时间让大丰帝国陷入风雨飘摇。
最危险的时候,冯先甚至率军逼近了帝都,柔澈作为自幼习武修为高强之人,不得不亲自带军护卫皇帝儿子撤离,导致被追击而来的冯先所伤影响了寿元。
也正是在这个冯先最得意,同时也是他距离掌控天下最近的时候,他突然暴毙,使得叛军快速土崩瓦解,大丰国祚得以延续。
冯先的暴毙原因后来世间众说纷纭,有说得急病死的,有说吃了毒物被毒死的,但实际上他是被自己的师父,神峰子大义灭亲。
神峰子为何要阻拦自己最看重的弟子夺得天下,甚至不惜将他杀掉,几乎是一个谜。
但无人可以否认他对帝国的忠心与贡献,后来他便被皇帝封为第一代国师,并且皇帝准许他保下了冯先的部分血脉,将冯先的后人收入门下。
“神峰子精通卦算,估计他是算到了我会回来,所以不能让冯先夺取帝位,否则不仅冯先会死,还会牵连非常多的人,连他的道统也会断绝……当然,也可能是他心系苍生,不想战争继续生灵涂炭。”
读到此处秘辛,王志凡试着推测神峰子老头大义灭亲的真正原因,越想就越觉得此人甚奇,能够洞察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柔澈的信到后面还写了很多,但提到她个人的文字很少,主要记录两人的子嗣情况,比如孙辈里谁最有才干,重孙辈中又是哪个小孩子最机灵最可爱。
除了王志凡和柔澈的嫡系子嗣,信中也提到了王志凡当初与柔澈一众陪嫁女侍的后代。
这些后裔虽然想沾染皇权没有可能,但同样享有荣华富贵,并且不少都在帝国当了官,将王志凡的支系血脉散布了出去。
在信中记录时,支系后裔总人数便已超过三万之数。
从这个部分,王志凡也明白了,原来他不久前在皇宫看到的中年皇帝,其实是他的重孙。
至于他的皇帝儿子,陵墓就在柔澈墓地旁边。
皇帝孙子应该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