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681章 还是绝对一点比较好

第681章 还是绝对一点比较好

    第681章 还是绝对一点比较好 (第2/3页)

都是对弹道导弹技术较为理解,甚至国内最精深的一批,知道高振东这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两者在技术层次上,其实是属于同一个层次的。

    “谢谢顾问同志,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充分考虑。”防工委领导结束了通话。

    后来发生了什么,高振东就不清楚了,他装完逼就跑了,不跑也不行,总不能在那儿蹲着等吧。

    更细节的地方,倒不是高振东没法答,对于他来说,只要你敢问,我现搜都得想办法给你答上来。

    问题是,这边不方便问啊,那就没办法了。

    高振东离开之后,使用方代表想了半天,提了个建议:“同志们,要不,我们按4500搞,但是按3500验?”

    这种非常规的搞法,把大家都搞惊呆了。

    这种搞法放到别的地方、别的年代,实际上就和搞3500公里没啥区别,做事情的人,只对验收指标负责。

    你验3500公里,基本上一切肯定都是奔着3500去搞,因为这样一来,很多指标,包括研发成本都会大大下降,实现起来容易,各方都方便交代。

    但是这个事情,放到这个时候,就有了一点实现的可能了。

    只能说,年代比较特殊吧。

    防工委这边,和搞导弹的同志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

    最终的会议备忘录是这么写的。

    “……新型中程导弹射程以4500公里为宜,最低不得低于3500公里……”

    至于近程导弹,就不考虑了,一群人怎么想,都觉得“神秘人”那番话实在是很有道理,现在又不可能抽出手来搞固发近程导弹,液发的上不了量成不了规模,没啥意思。

    当务之急,是备忘录里的另外一句话。

    “……以最快速度,计算论证能涵盖航天、中程以上战略导弹使用的,以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为燃料的一到两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以发动机为核心,牵引远程、深空投射能力的形成……”

    大家在讨论中,越讨论越觉得这位“神秘人”的这个建议实在是非常好,相当于是一次性解决至少二十年内相关需求的基础技术问题,不用每搞一次新装备,都要重新搞一遍发动机。

    货架上有几个合适的产品,到时候拿来组合就行。

    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上四个……

    不过,像后来老毛子N-1火箭那种第一级就有30台发动机,五级火箭一共用了4种5型发动机的奇葩,就的确是超出了当时的技术能力了。

    但是我们又不上月球,也不用想那么多那么远。

    当然,这只是个备忘录,大概就是比会议记录稍微正式那么一点点,但是不形成决议,正式的决议,也还要汇报了才能形成的,这种级别的东西,没那么简单。

    至于远程以上的,暂时连备忘录都不上,在会议记录上倒是记载得很详细。

    会后第二天,防工委领导带着会议记录和备忘录,去向首长们汇报情况。

    首长们对于会议记录看得非常仔细,他们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