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接战,但是反传统 (第1/3页)
先期赶到战场的12架飞机在边境线以内徘徊,等待着敌机的到来。
雪山机场的空中指挥部在忙碌的不停向空中编队下达着指令,甚至有部分指令,雷达站会直接越过空中指挥部,直接将信息发送到战斗机上。
一切都还在摸索,有了信息优势,但是想要把这些信息优势利用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需要外围设备、体系、制度、训练等多方面的综合推动。
雷达站距离上空的战友们并不远,他们开启了数据自动转换和传送。
这是将目标方位、数量、速度、高度等最重要的参数,从雷达上自动提取出来的设备,然后通过加密无线电数据通信机,自动发往友邻单位。
不带有任何指令,只是自动发送这几项最核心的数据,数据量极小。
更新率甚至可以做到仅仅以1~5秒的延时,与雷达数据同步更新,毕竟雷达这年头转得可不算快,转的时间足够发送这点点数据了,这在这个时代,是非常不得了的结果。
这让我们的战斗机在紧急情况下,无需等待指挥部的指令,自主决定出击时机。
“敌机只有50来公里了。”这十二架战-6改,全都是双机编队,一架长机向僚机通报道。
“明白,我这里也看见了。”
敌机的高度大概在10000米,所以他们飞在了13000米的高度。
F-86是最早携带空空导弹的战斗机,但是恰好,它携带的空空导弹的性能,我们很清楚。
比它高2000米,就相对安全,比它高3000米,就已经到了基本安全的程度。
要是花旗佬的导弹能轻轻松松上射3000米,那我们打U-2的时候也就不用费那劲儿,一次次的开足马力往上冲了,
此时,后方从白玉机场赶来的战友,距离这里也还有不到100公里,毕竟他们是在空中直接转向,没有繁琐的起飞程序。
“大队长,还是按照老战术,扑下去打?”一名中队长在电台里问大队长。
进驻西线机场的,一共是一个大队12架战斗机,分成3个中队,每个中队两个双机编队。
“不,我们就占据高度优势,先打两轮空空导弹再说。记得新的空战教材里面的拦射战术么?我们就用那个。”大队长见敌众我寡,决定先给敌人来两轮导弹。
其实少量战斗机打敌人大部队也不是不能打,我空军著名的英雄大队,在半岛作战的时候,就干过12架打敌人60架的事情,而且还打赢了。
更别说现在战斗机和装备的优势更大,大队长完全不带虚的。
不过既然有了好的新武器、新战术,那自然要好好用起来。
按说拦射的话,得要中距空空弹才可以,不过这里问题不大,雷电-3定型的迎头射程达到了10公里,最大机动过载45G以上。
放在这个年代,用来打拦射问题也不大。
而且这东西的最大好处是,发射后不管,对于飞行员的负担很小。
“明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