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黄金周、外三环 (第3/3页)
西。
所以余阳始终认为,把厂内剩余产能卖给全球,真的是造福全世界。
否则厂内学习资本主义,销毁剩余产能,再直接抢夺资源,资源地区什么都拿不到。
“本老爷还是太心善。”
余阳发表完说说,没再观看后面的方阵。
其带上范涛,驾驶一辆改装的面包车,穿过南三环高架,来到南三环外围。
十里营的三环建设已经启动两年,但规模较大,只能由内向外进行。
因此昔日的拳铺南侧-梁县地界,现在的南三环外围,依旧属于未开发状态。
整体面貌,比七年前的余家村略好。
一是上级获得三系资源,在华东、华南几乎完成了村村通工程,也实现了村村组网。
二是三元药店、三系店铺、三系周边产业、农业3.0的推动,令三系周边地区发展迅速。
三是三环规划公开后,外三环吸引了无数想要加入集体的厂外群众,带动了本地经济。
这也导致,外三环犹如当年的城中村,鱼龙混杂。
他们可能是拖家带口的农户,可能是跑来寻找机会的老板,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是从南方工厂提桶跑来的厂妹厂弟,也有可能是各类犯罪分子。
他们或租房,或投奔亲友,或自己搭建帐篷,或随便找个空地一躺…
他们大多数人,对今天的庆典只是略有耳闻,不曾参与,不曾庆祝,甚至不曾观看直播。
因为为了养家糊口,要四处奔波,四处扛活。
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即将走向‘数字化全民公社’的十里营,根本没有那么多劳务。
以至于外三环60%以上的人,没有收入来源。
这也是三元农业决定加快民营建设的原因之一。
时至晌午头。
余阳驾驶面包车,与范涛来到外三环-梁县小安山乡的鱼头村。
曾经仅有两百户人家的偏远村落,现如今遍布崭新自建房。
这些由三元建设监督的水泥房,密密麻麻,令多个村子首尾相连,又快速扩建,形成了‘规模极其庞大的三环城中村’。
得益于三元农业是一家世界级粮商,也得益于余大当家心善。
三环-三元快餐,每顿饭只需1元,并且根据厂外身份卡,免费供应馒头、咸菜、玉米粥。
因此没有收入来源的群体,包括涌进来的犯罪分子,目前全都非常安分守己。
余阳和范涛找个树荫,远眺人潮拥挤的三元快餐。
范涛开口道:“厂内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之后,拧螺丝都被工业机器人替代,现在门槛低的产业已经非常有限,大概只剩建筑、道路、筑堤,像木材加工、皮革加工,眼前这些人都不一定干的了。
所以,若想让这些人有点事干,咱们只能把三环独立出来,再把三元建设承揽的项目,分给新组建的民营开发商和承建商。
然而十里营的地皮价格,早就被炒破天,物价也居高不上,如果民营开发商和承建商参与进来,怕不是要赔个底朝天。
问题是,海外资本抢着进入十里营,咱们需要赚海外的美刀和资源,地皮降价又不现实。”
余阳点点头,“地皮肯定不能降价,否则十里营早晚被外资买下。”
“不降价,民营开发商和承建商就无法参与其中,更无法招收这些没有收入来源的人做工。”
“多大点事,建筑领域的非常规操作有很多,就像咱脚下的这块地皮,老黄出价30亿,高的离谱,我对比当前房价,认为我这个民营开发商搞不了,但老黄小卖给我,又无法降价,怎么办?
副乡长出现了,说他跟老黄面和心不和,愿意跟我交朋友,出价35亿。
我一听,好家伙,比老黄还贵5亿,你当我傻吗?
不曾想,副乡长却偷偷送给我一个可以赚20亿的项目,说我砸35亿,实际相当于砸了15亿。
而这个可以赚20亿的项目,压根不存在,只是走走账而已,或者说,我砸35亿,副乡长再以项目的名义,比如把厂内自己搞定的三环绿化移交给我,相当于我直接完成了,比如把厂内自己搞定的河道清淤已交给我,也相当于我直接完成了,然后趁机把其中的20亿退给我。
这样一来,地皮确实卖了35亿,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数据都好看,懂了吗?”
“懂是懂了,但整个东方都盯着老黄,你就不怕他被关进去?”
“怕个球,退回来的20亿,叫地方赤字,很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