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 第171章:这事挺好奇的!

第171章:这事挺好奇的!

    第171章:这事挺好奇的! (第2/3页)

能放任自家儿子胡来,一切事,他这个做父亲的,都默默给自家儿子摆平了。

    要是不然,哪一桩事,不是砍头的大事!

    这小子,今年上元夜,一定要收敛了!

    上元节,不少女子会出门在秦淮河放花灯祈愿,他真怕自家儿子捅出大篓子来!

    ……

    雨夜入眠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朱雄英草草吃了晚饭,便来到书房。

    掐日子算,解缙应该快抵达交趾了。

    今年不仅要将目光放在交趾,大明宝船出海也是一件大事。

    也不知道郑和在宫内混的怎么样了。

    一旦宁波卫的大明宝船建造完毕,大明下西洋的事也该要被敲定。

    不过如此一来,就未必能争取到郑和主动下海。

    需要自己推波助澜!

    朱雄英想了想,最终思考片刻…

    试航!

    他脑海突然想起这么一件事。

    等开春之后,推动试航计划,先让一批文官在近海试航!

    如果师尊说的不错的话,文官们适应不了大海的生存条件,最终会放弃。

    那个时候,郑和才会有机会!

    滴滴答答的春雨,让朱雄英在思绪中陷入梦想。

    昨夜十分雨,今早三分晴。

    正月初十这天,阳光明媚。

    万物复述,清腥的空气拍面而来,秦淮河周围的野花绿菜也已经缓缓盛开。

    朱雄英突然有了一些想法,跑完晨跑,吃了早餐,回去之后,便换着干练的服装出门。

    朱雄英让人买了许多东西。

    接着,朱雄英便开始鼓捣,将鸡蛋打碎,搅拌,接着放入牛乳、蜂蜜、油、面粉,将这些统统搅拌均匀,瞬间,这像极了某种不可描述液体便足足有了一锅。

    当然,其中最紧要的,是鲜酵母。

    此时还是明朝,却没有馒头,只有蒸饼。

    蒸饼和馒头之间,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分别的,都是拿揉好面,放到蒸笼里去蒸煮罢了,可馒头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鲜酵母的出现。

    师尊教过他这东西的做法,而且说是庆祝生辰用的,非常合适。

    朱雄英便给学了来。

    这鲜酵母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不过是用红薯发酵罢了,培养出了酵母,有了这东西,添加进了面粉之中,便可使这混合了鸡蛋、蜂蜜,牛的不可描述挤出物在蒸煮的过程中膨胀起来,造成蓬松感。

    一切的原材料都准备好了,刚好明天和后天能发酵出鲜酵母。

    没错,朱雄英在做大明版的生日蛋糕。

    至于老爷子会不会喜欢吃,朱雄英也不管那么多了,该走的仪式还是要走一遍。

    况且这也不麻烦。

    做完这一切,已到深夜,朱雄英洗漱一番,便去睡了。

    夜风冷冷,皇城鸿胪寺的灯火却还璀璨。

    宁王很忙。

    刚从朱棣那里出来,神色显得有些凝重。

    虽然燕王叫自己来是为了商量给父皇寿辰送礼的事,但朱棣的只言片语,都是在拉拢宁王。

    还有三天,等正月十五过完,藩王也要各自回到藩地,此后在想见面,难如登天。

    朱棣在抓住最后的机会,名正言顺的邀请宁王赴宴。

    宁王正在蹙眉深思,才走没几步,便又一次被秦晋二王给拉到了鸿胪寺另一处侧院。“十七弟,刚从四弟哪儿出来?”

    秦王意味深长的开口。

    桌子上是琳琅满目的菜肴,此时已是深夜,看来秦晋二王也是有备而来。

    晋王搂着宁王的肩膀,热情的让其落座。

    宁王苦笑点头:“回二哥的话,小弟是刚从四哥哪儿出来。”

    秦王朱椟点点头:“哦,来十七,吃酒,咱兄弟难得见一面,不要客气。”

    宁王有心推脱,可如果太过于拒绝,又显得不给二哥面子,毕竟刚才在四哥那边也吃了些酒。

    于是便硬着头皮喝了一盅。

    “十七弟,大后天是父王大寿,咱兄弟们来都为了这一天。”

    “你打算送啥?咱兄弟们都通个气,别谁送的太贵重,到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