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精兵与未来 (第3/3页)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莫子布想了又想,最后只能决定冒险尝试一下,不如在昆仑山堂内部发行军票。
这个军票呢,采用实名制,军票不能直接当钱用,但未来可以在河仙、望阁(曼谷)、会安等地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以及抵消他建国之后的各种赋税。
当然,不能把所有的支出都用军票代替,而是用军票代替薪水。
至于战时的激励,战后的赏赐必须全部折现,这样或许能暂时控制住快速的资金支出。
如果能行,资金上的缺口应该可以短时间内缓解,以后还是得有自己的地盘,必须在最近几年内拿到河仙的财政权。
这可是每年七十几万两的巨额收入,除开硬性开支后,每年还能有四十多五十万两。
有了这笔钱,完全可以养一支八千左右的陆上精兵和十几艘正规战舰、五六千水兵。
而除了薪资问题,莫子布还面临着山堂士兵的编制问题。
现在莫子布的昆仑山堂,还处于完全的旧式军队体系中,打仗靠的是营指挥这个级别军官的全包全揽。
但是按照欧洲新式军队的进化方向,管理几个人到十个人的班长,才是军中之父。
这是拿皇上说的,人家可是军神级别,见识、能力超过莫子布一万倍,自然是金科玉律。
而要达到班长作为军中之父的效果,一是要调整组织架构,二是必须要引入军衔制。
只有在军衔制中,才能激发基层个人进步,增强军人的使命感,体现莫子布这个龙头对每个士兵的重视。
且在战斗中,当遇到血战,建制被完全破坏的时候,又能依靠军衔快速将队伍组织起来。
特别对于那些能力只够做个兵王,不适合担任营级以上军官的军中勇士,有极大的意义。
是得想办法系统性的招募一些英法荷西正规军官,来帮他搭架子了。
军衔名称倒是有现成的,直接抄袭后世解放军,只要摒除后世借鉴日本,把尉这个官职排到校以下的奇葩设定就行。
嗯,不如把尉换成卫,以后校官以下就是少卫,中卫,上卫,而不是少尉、中尉、上尉了。
莫子布又仔细思考了一会,觉得这玩意还是不能直接乾纲独断,他准备过几天在高级军官会议上,征求所有人的意见,群策群力搞出一个合适目前阶段的版本。
就在他为了未来计划的时候,舰队终于航行到了沙廉附近。
沙廉城虽然被白象王孟驳给摧毁了,但港口还在,李献文早就把这里修缮了一下,勉强可以停靠。
莫子布准备在这里修养几天之后,就返回玻璃港,然后准备去支援郑信对缅甸的战争。
现在是五月,估计缅军已经围城两个来月了,白象王的火炮少了一半,估计能比历史上撑的更久。
现在就看郑信的操作了,早点从阿瑜陀耶城突围出来才是王道。
“龙头,伯多禄主教来了。”
正在莫子布胡思乱的时候,外面传来了担任侍卫的王无楚通传声。
莫子布马上站了起来,伯多禄刚与他分离不久,这么晚了冒着危险到此,肯定是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