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莫大龙头的屯田兵 (第3/3页)
土地,但却没了故国,没了根基。
耻作北朝臣,纲常郑重;宁为南国客,竹帛昭垂。
丹青上倒是留名了,但也失去了乡党,失去了亲人。
这河仙,这安戴,三千里地山河竟然没多少汉人守卫,这些富甲天下的良田大屋,不知道未来会变成哪个土人蛮夷的家园!”
莫子布说完,陈光耀、林通等明香人都沉默了起来,气氛陡然变得哀伤和萧索。
但这些客家人听来,那就是另一番感受了。
叶宪阳脑袋一热,一句脏话差点就冲出了嘴巴,还好忍住了。
一时间,叶宪阳不知道是该陪着莫子布哀伤,还是该骂娘。
这就像后世思聪对你说,‘我家是有几百亿,那又怎么样,我爹天天忙着打理生意,都没时间跟我说说话,我很缺爱的。
所以我只能一天换一个模特级别的女朋友,顿顿吃山珍海味,再买点别墅豪车珠宝来消遣寂寞,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吗?’
你听听,这他妈叫人话吗?
你娘,叶宪阳和几个兄弟对望了一眼。大龙头,你没有乡党,你没亲人,但我们有啊!
从赣州到嘉应州,三四百万客家人在山区挣扎求存。
别说什么三千里江山,甚至都不用到一亩地,就是一分地,甚至一截田坎,就够两家人男女老少一起上,互相打的头破血流了。
一亩地,那就值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闹出人命了。
此时的嘉应州,以面积只有潮州三分之二大小,耕地不足潮州三成的规模,人口却有潮州的六成。
历史数据,乾隆二十年(1755)有人口七十三万,嘉庆二十五年(1820)一百一十三万。
这还是交税的户籍人口,实际有多少,简直不敢想象。
而潮州在此时的广东,已经是人多地狭,一天能吃两顿粥就算生活不错的穷困地区了。
如果说潮州人现在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那么嘉应州客家人就是一只脚踩在了地狱里面了。
同样,嘉应州北边的客家人大本营赣州,生存状况也跟嘉应州不相上下。
田地,富庶的田地,已经成了客家人心里最美妙的梦。
叶宪阳的陶公城为什么只有一两千乡党,一是因为嘉应州没临海,客家人由于语言和其他广东人不同,很难借助他们的大船下南洋,就算能借用,少不了被坑蒙拐骗。
二来陶公这边土地并不算肥沃,主要还是挖金矿,而客家人占据的金矿不算多,不能承载太多乡党来发财。
要是要是客家人能有莫子布现在的地盘和声望,叶宪阳根本都不敢想有多少在家乡过苦日子的汉子会下南洋。
月光照射到他面前的餐盘上,上面剩了大块的鸡鸭鱼肉根本吃不下,而在故乡,一个干菜饼都是难得的美味。
喝多了酒,开始变得感性的叶宪阳也没忍住,热乎乎的眼泪从眼眶中滚了下来。
而那边,莫子布还在煽情,他背着叶宪阳,有些萧索的说道:
“我与文才一见如故的最大原因,其实是我看到客家人这三个字,就想到了我自己。
你们在广东为客,而我莫家在南洋失国失家为客,唉,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叶宪阳再也绷不住了,他噗通一声跪下,“仁德公若是不嫌弃,臣叶宪阳愿做仁德公的乡党亲人。
还请大发慈悲,救救嘉应州的客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