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164章 史上最精分的皇帝

第164章 史上最精分的皇帝

    第164章 史上最精分的皇帝 (第3/3页)

诗嘛,自然是要站起来气势才足。

    “何人所作?”皇六子永瑢代替乾隆问道。

    作诗啊,那可是我皇阿玛的强项!二十四岁的永瑢一脸傲娇。

    林通此时站了起来,傲然答曰:“我主五子布,文武双全,有经天纬地之才,虽尚未弱冠,但诗词一道,江南的饱学儒士也未必能胜!”

    “好,好大的口气。”永瑢被激起了好胜之心,“敢在这里大放厥词,狂妄!”

    “此诗乃是前年,五公子得罪广南奸臣,有家归不得,只能于港外海船之上眺望家乡,见学堂放归,偶得佳句,全诗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啊!

    一旁眯着眼睛等着看笑话的于敏中,猛地瞪大了瞳孔。

    刘统勋也放下手中的糕点,把身体站直。

    乾隆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左右,立刻抄写下来,呈上予我。记昀,你来说说这诗如何?”

    纪晓岚虽然被张国立他们在电视剧中整的挺好,看着跟寇准、包拯一般,但实际上,他就是个乾隆身边解闷的清客文人。

    不过记昀的文学功底却是毋庸置疑的,绝对是清代文人中的翘楚,只不过受限于朝代,没干多少人事而已。

    听到乾隆点名,记昀眯着眼细细一品,摇头晃脑的说道:“此诗一句点题,二句写景,三四句使孩童纯真之气跃然纸上。

    虽无任何精妙绝伦的句子,但却有另一番风味,臣读此诗,无需多想象,江南春日之景就撞入脑中。

    看似平平无奇,实乃返璞归真。臣实在难以想象,这是出自尚未弱冠年轻人之手,怪哉,奇哉!”

    “叔子,你以为如何?”乾隆又问身边的文友于敏中,于敏中抚恤颔首。

    “皇上,此诗确如纪学士所言大有返璞归真之境。臣以为就算是在盛唐,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可怜高鼎,在历史上事迹都不清楚,唯有靠这首村居名留后世,却被我莫大龙头直接给截胡了。

    不过,这样也不怪莫子布,谁叫高鼎把这首诗写的这么好呢,导致这首诗,几乎是莫子布唯一能完全记住的清代诗。

    永瑢在旁边摸了摸脸颊,他看出了父亲乾隆脸上也有些隐藏的尴尬。

    这对父子臭味相投,脾性差不多,都是那种只能奚落别人,但是不能被别人打脸的主。

    现在欣赏诗句完毕,立刻心里就不舒坦了起来。

    周围满汉官员当然也清楚,很快就停止了鉴赏。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们也做出一首来与此诗抗衡,这样就可以挽回一局。

    但这谈何容易啊!村居这首诗,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精品,是要名留青史的,哪那么容易做出来。

    十全在脑海里,飞快的把他那几万首,阿,现在可能还只有一万多首的诗回忆了一遍。

    蓦然发现,比起这首诗,他的那些基本都是垃圾,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而此时,林通想起了莫子布的话。

    ‘到了这个时候,就要再给乾隆上点强度,彻底使他折服、起了觊觎之心,然后咱们就算打窝成功了。’

    他鼓足勇气,再次大声说道:“大皇帝,我主五公子去年亦得一千古绝句,但惜乎只有两句,不能传世,听闻天朝多博学鸿儒,若能补齐,甘愿将此两句奉献出来。”

    这下,不等别人说话,乾隆都有些咬牙切齿了。

    “好,念来听听,朕看看是什么成色,两句就敢称千古绝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