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195章 乾隆的决断

第195章 乾隆的决断

    第195章 乾隆的决断 (第2/3页)

的时候,火速打下了阿瓦。

    几人对望了一眼,难怪皇帝的表情很是怪异,这谁能想到,我大清还有一天需要依靠明之遗民摆平边患的地步。

    刘统勋给了于敏中一个眼神,‘你是皇帝的心腹汉臣,诗友,可得哄一哄,别因为这事,皇帝又闹出什么幺蛾子。’

    于敏中想了想,缓缓说道:“臣向皇上道喜了,不管是暹罗还是河仙,都是大清的臣属。

    现阶段,只要拿下了胆大包天、不服王化的缅贼孟驳,震慑西南诸夷,就是天大的喜事。”

    乾隆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也没有表态。

    刚刚得知父亲死讯,已经哭倒在地的福隆安强忍泪水也对乾隆说道:

    “无有我八旗劲旅数次击垮缅人精兵,无有我们在老官屯的压制,河仙兵定然不可能这么轻易就入阿瓦。

    河仙莫氏固然功劳甚大,但关键还在我大清天兵。”

    听到福隆安的哭声,乾隆也忍不住,又跟着落泪了起来。

    “为惩戒这孟贼,一等公,明瑞,明亮,福灵安先后捐躯,翌日到了九泉之下,我怎么跟孝贤皇后交代啊!”

    以傅恒为代表的富察家实惨,先后死了四个顶梁柱男子,现在这个乾隆朝第一勋臣家,成年男丁竟然只有了福隆安一人。

    哦,福康安已经快满十六岁,在此时,也勉强能算成人了。

    乾隆正在哭呢,在宫内做侍卫的福康安也得到消息,跑过来了。

    这位爷可不一般,进出皇宫跟自己家一般,跟乾隆的关系呃。

    反正他没等通报就跑进了军机重地,当着一众大臣的面,扑过来抱着乾隆的大腿就开始大哭。

    乾隆不但不怪罪,还摸着福康安的头顶,哭的更伤心了。

    刘统勋和于敏中又对望了一眼,他们都是刚知道傅恒在军中病逝,而福康安显然早就知道了。

    这么说来,皇帝是先通知了福康安,再才通知他们这些军机大臣的。

    这份恩宠,远远超过对臣子的待遇了吧。

    随后,这两老狐狸稍微一酝酿,眼圈马上就开始通红,泪水跟不要钱一样,噼里啪啦就掉了下来。

    没办法,皇帝都哭成这样了,你敢不陪着?

    又哭了一会,福康安主动起来劝解乾隆。

    这位也马上六十岁了,在此时已经相当高龄,要是哭出个好歹,那可怎么办?

    “皇上,臣父为国尽忠,乃是本分,更是他的荣耀,请陛下节哀,保重龙体。

    富察家身为旗人勋戚,为国而死,正是大丈夫气概,福康安未来也要效法父兄,为陛下解忧,为国效忠。”

    听到福康安的劝解和豪言壮语,乾隆总算止住了泪水,联想到傅恒马革裹尸的悲壮,张了张嘴便要作诗。

    可是,思路有了,文采没跟上。

    于敏中秒懂,他沉思片刻,想到纪昀因为不能接上河仙莫氏进献的绝句,已经被发配到伊犁去养马的惨状,那就立刻文思如泉涌。

    轻咳一声,于敏中故意作了一首五分真功夫,五分故意卖破绽的诗。

    果然,乾隆的兴趣立刻就被吸引了过来,他让侍立的军机章京梁瑶峰上呈誊写的于敏中诗句。

    啊,你问为什么军机处的人还负责这个?

    不好意思,我乾隆就这么任性,日后梁瑶峰担任了军机大臣,乾隆依然让他只负责记录诗句。

    待到诗呈上来之后,乾隆轻车熟路的就开始给于敏中的诗,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乾隆有想不通的地方,于敏中和刘统勋还不着痕迹的引导,等到诗成,屋内满汉群臣齐声恭贺我乾隆又做一上品名诗。

    而确实也还不错,全诗曰:

    ‘瘴徼方欣却病逝,侵寻辰尾顿增哀。鞠躬尽瘁诚已矣,临笔写悲有是哉。

    千载不磨入南恨,半涂乃夺济川材。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

    这水平嘛,比打油诗还是要强一些,千载不磨入南恨,半涂乃夺济川材之句,还算是朗朗上口。

    只是这最后一句,‘汝子吾儿定栽培’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啊喂,本身就风言风语传的到处都是,很难让人不联想哦。

    诗做完了,乾隆方才有心情来议论大事,他沉声说道:“阿桂上奏,得逆贼孟驳袍服、金印、权杖、宝剑及后妃子女数人。

    但偏偏没有逆贼首级,说是被这河仙王烧毁了,尔等参详一下,可有缘由?”

    福隆安赶紧跪地回答道:“依臣来看,此事或是不得已。

    想那孟贼,也是天南枭雄,灭白固、暹罗等大国,重创谬乌国,收服南掌等,定然还是受缅人推崇的。

    河仙之兵号称八万,但实应该只有二三万,又非是堂堂之阵破缅,乃是靠奇袭得阿瓦。

    阿经略也有言及,想来当时情况定然凶险万分。

    若要将孟驳斩首送往大军营地,定会激怒缅人使之反抗。所以情急之下按缅人习俗处置,似乎也说的过去。

    具体情况,待副都统明德上奏,就能清楚了。”

    明德是福隆安的堂兄,两人关系素来非常好,福隆安其实早就接到了明德的秘密消息,知道了河仙王莫子布要跟他们家合作做大生意的意思,自然要帮忙辩解。

    而福隆安是这些人中,唯一带过兵的,分析的情况又合情合理,由不得乾隆不信。

    我十全沉思片刻,如果真是如福隆安所说,也确实情有可原。

    不过乾隆马上就想到了另一件事,他脸上浮现出了难以捉摸的神色,语气也有些飘忽不定。

    “河仙莫家,明亡之时不过是一监生,并未得多少朱家恩典,怎的如此心系前明?

    竟然还在阿瓦祭奠咒水之难的前明王公大臣,杀莽白子孙数百人为之报仇。

    你们说说,朕自御极以来,视满汉如一,朕身边,多少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