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24章 福州吹来的风

第224章 福州吹来的风

    第224章 福州吹来的风 (第2/3页)

在回神的恩明一眼。

    好嘛,我乾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暗探,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是谁,只不过装出一副不知道的样子。

    恩明张了张嘴就要动腿,因为皇帝派他以使团笔贴式的身份南下,就是有点不相信两广总督李侍尧和广州将军杨宁了。

    乾隆觉得,这两人全是在说河仙的好话,前期与河仙和暹罗接洽,也是他们办的,怀疑他们已经被收买。

    所以才特意让册封使团从福州出发,还专门选了恩明在使团中,就是想看看暹罗,特别是河仙的真实情况。

    可恩明嘴都张开了,一迈腿也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于是他很明智的收住了脚。

    嘴里原本要说的‘我随林大人前去’也变成了,“林大人太过谦了,还请先行安抚一下。”

    眼见皇帝密探都同意了,于是林乔荫拱了拱手,带着几个随从,施施然走了过去。

    过了码头,果然见暹罗官员早已等候多时,双方问答了几句,前来接待满清使团的,是郑信的亲侄子宫坤摩罗多,汉名郑聪礼。

    郑聪礼实际上是在郑信已经称昭之后,才从大陆上下来的,基本要算是清人。

    林乔荫虽然是闽东人,但他祖母是闽南人,潮州话又与闽南话大差不差。

    两人聊着聊着,不自觉开始不断夹杂闽南词汇,把几个跟林乔荫过来的旗人小官吏,听的一个头有两个大。

    他们只见郑聪礼和林乔荫两人嘴皮子一阵上下翻飞,好似念经一般嘀嘀呱呱的,努力听了一会,实在是听不懂,然后就没有兴趣了。

    恰在此时,一阵鼓乐声响起,十余位穿着黄、绿各色清凉暹罗筒裙的女子进来了,伴随着鼓乐,她们且歌且舞。

    此时吧,旗袍其实很难看的,后世看见的那种非常显身材的旗袍,大多是清末民初改良的。

    而这些旗人吏员自小长在京城,来来去去十几万人都是亲戚,除了练就满嘴吉祥话的本事,也看腻了一张嘴皮子比他们还溜的旗人大妞。

    至于八大胡同嘛,此时才刚有个影,压根还没开始上强度。

    同时,皇帝一般也不太允许北京城有这些玩意,觉得会影响我驻京八旗的勇武,腐朽他的意志。

    是以就算有些,那也是遮遮掩掩的,更不是普通旗人能消费的起和敢去消费的。

    说实话,光绪以前的北京城,那真没什么好玩的,除了秋高气爽就是各种高大建筑,死气沉沉。

    远不如离它最近的天津卫、保定府、张家口厅等城市来的好耍。

    因此这些花花绿绿的宫人一来,听着挺高贵,但压根没怎么见过花花世界的旗人官吏们,眼睛都直了。

    他们愣愣的盯着这些暹罗女子埋藏在筒裙下的细腰翘臀大波浪,一个个面色潮红,开始窃窃私语。

    郑聪礼见状,轻轻把手一拍,用不太纯熟的官话说道:“此乃我王安排的宫人,非寻常庸脂俗粉可比,今是母国上官到来,方才令出一见。”

    郑聪礼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在场的人更兴奋了,旗人们最好什么,面儿啊!

    这要回京城去了,跟人一聊天,‘嘿,上次我去暹罗,你猜怎么着?暹罗王用宫中秀女招待我们了。’

    这,这不得把没去的人羡慕的吐血?

    是以,郑聪礼这么一说,大家伙可就不客气了。

    虽然不能真刀实枪的干点啥,双方语言也不通,但一人身边伴一个两个,吃肉喝酒,听歌调笑挨挨碰碰,揉揉捏捏的那也很爽啊!

    于是,正使庆桂,密探恩明在海边吹风回神了,几个得了他们提点要注意观察的随员,早把任务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时,郑聪礼才和林乔荫靠近了一点,而郑聪礼身边的一个暹罗官员,正是刚刚上任的莫大将军幕府左典簿郑庆。

    几个莺莺燕燕围绕在他们周围以作掩护,三人则快速以闽南话交谈了起来。

    “葛山先生托我向郑王与莫王问好,前番之事,实乃形势所迫。

    今金川土司叛乱,西南战事又起,满人温福已经调往四川征讨大军为将。此事或可休矣,若不休,后来者定然也会让二王知悉。”

    林乔荫口中的葛山先生,便是如今的闽省第一名臣,满清内廷总师傅,礼、刑二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