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这下真成仁德公了 (第3/3页)
,都还在等着暹罗和嘉定的大米呢。
而城外的这些难民,一顿起码就要消耗三四百石的粮食,一天就是一千多石,且人数还在增加。
每多一天,就是一天负担。
不过户曹参军吴从周不这么看,他笑着对莫子布说道:“大将军仁德之名,不久就要传到顺化乃至北河了,到时候,人心尽归大将军矣。”
莫子布在亲近眼前,也不做姿态了,苦笑一声说道:“人心固然是好,也是我之所欲,但对目前却没什么用处。
现在军粮紧张,不知道要养着这些百姓到几时。”
吴从周细长眼睛一眯,“怎么会没有用处呢?大将军请看城外,北河兵将丁壮抓走,空余数万妇人,岂非天赐之!”
嗯?莫子布看向吴从周,心里已经有了个模糊的想法,“参军说说看,这些人该如何用?”
“听闻大将军的安戴之地,物产丰饶、地广人稀,如今已有客家、闽南百姓二十余万,但其中妇人不过一二万,余者皆是丁壮。
而此处妇人恐怕有二三万,岂不是天作之合,哪怕就是孩童,那也是大有用处。
六七岁就能帮着干活,八九岁就是个小大人,十二三岁就与成人无异。
成年后男孩可耕可战,女孩又可嫁人,这都是大王的丁口劳力啊!
且安南女子多多少少也受了些圣人教诲,懂得一些纲常伦理,岂不比占婆、高棉、暹罗女子好上百倍!”
莫子布倒不是没想过这个,而是觉得这样做有些乘人之危,他思索了片刻,还是摇头说道:
“安戴离此数千里,一旦分离,就再无相见之日,她们已经如此凄惨,我于心何忍。”
吴从周奇怪的看了莫子布一眼,马上又垂下了目光,他有点看不清这位大将军了。
看他对待占婆人和西山军余孽,心可够狠了,杀头,捕拿为奴,几万占婆女子被他跟猪羊一样,说装船送走就送走。
搞得归仁、富安、平顺、平康四府人口十不存一,怎么这会又仁慈起来了?
不过腹诽归腹诽,表面上吴从周还是把手一拱赞叹道:“大将军真仁义玄德也。
不过这些妇孺要是大将军不让她们去安戴,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眼看战事又起,她们失去了父兄丈夫,在这乱世,自己是断断活不了的,大将军现在让他们去安戴有个家,才是天大的恩赐。”
莫子布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算他养的起,但又能把这些妇孺养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个女人独自也能生活的时代,没了男人的庇护,没有任何女人可以活得下去,耕地耕不动,自卫的能力也基本等于零。
确实自己要是不安排他们的话,这些妇孺的命运,将会极难。
吴从周看莫子布还在考虑,于是继续劝说道:“以后若是他们的父兄丈夫被救了回来侥幸没死,那就从北河抓些女子给他们。
有父兄在的,就给些钱财买,想来他们也愿意。
万一跟丈夫在一起的,那就让丈夫进军中效命,死了就安排他们妻女去好人家,不死以后反正地也空出来了,给他们多分点地就是。”
莫子布点了点头,人家都分析到这份上了,他还要矫情,那就是不知好歹了。
于是,他立刻让吴从周的户曹和由他监管的刑曹官吏们去办理。
几天后,结果让莫子布大为震惊,因为这些在他看来有些苛刻的条件,反而得到了更多的赞誉和欢呼。
失去了父兄丈夫的妇孺们正在担心未来的命运,现在得到了肯定的安排,心中顿时有了指望。
逃难逃的一无所有的男人们,也愿意让自己的姐妹女儿远嫁,换得一笔钱和大战结束后的土地,让全家能得以生存下去。
哪怕就是妻儿在身边的男人们,也觉得莫子布帮他们养着妻儿,他们为莫子布卖力是个很公平的买卖。
在他们看来,死了妻儿也有条活路,不死好日子还能回来,那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
这副场面,彻底击碎了我莫大将军身上带着的最后一丝,来自和平与生产力相当发达后世的矫情。
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在历经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爆炸前。
吃饱喝足、无论灾年荒年都至少不担心被饿死,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了。
后世人身上的牵绊与矫情,在这个人命比狗稍好,但绝对赶不上战马耕牛的时代,根本不值一提。
两天后,行军司马武世秀与兵曹参军鄚龙前来报告,两人认为这些安南妇人非常珍贵,不能随便分发下去。
用武世秀的话语来说,如今安戴地区的婚恋市场中,哪怕是暹罗女人都是抢手货。
就是上次带过去的两万多占婆妇人中,有些黝黑番婆都找到了人接手。
这些安南妇人懂得一些儒家纲常,能吃苦耐劳,勉强还能听懂一点点的粤语,所做饭食与粤人相近,耕种亦是好手,与唐女相差无几了,是很宝贵的资源。
莫子布一想也对,于是立刻下令,这些妇人按照武世秀和鄚龙的建议,按照军功赏赐给战士。
至于这些战士是选择赠送给兄弟、亲朋好友,还是选择高价转让,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节约了一大笔军功赏赐的莫大将军心情极好。
随后冬月十二,从暹罗和嘉定来的大米赶到,一次性就运了八万石,粮食危机完全缓解。
莫子布于是一边让这些粮船把妇孺运走,一面积极开始布置准备北上顺化。
他估计郑主的大军已经快要南下了,于是准备先于郑主大军到达之前,打一打顺化,让郑军来的更匆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