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67章 乾隆的嫌弃

第267章 乾隆的嫌弃

    第267章 乾隆的嫌弃 (第1/3页)

    而就在莫子布基本消灭西山军,并将北郑打成大残后的几个月后。

    满清在木果木,也迎来了一次损失极为惨重的失败。

    而导致这场惨败的罪魁祸首,便是本来乾隆原本准备用来监控莫子布的温福。

    其实温福并不是一个无能的将领,相反昔日他追随兆惠平定大小和卓时,非常英勇善战。

    著名的黑水营之战中,温福守前营,多次挫败大小和卓的优势兵力,还展开了数次反冲杀,打出了威名赫赫。

    他在战场上被火铳击中颧骨,血流满面,仍然死战不退,屡次先登城寨,绝对是一员虎将。

    但此人的缺点跟他优点一样明显,温福打仗虽然勇敢,但在战场上喜欢蛮干,自大轻敌的同时又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这样的人,只适合主帅带在身边作为冲锋陷阵的猛将,当年兆惠就是这么用温福的。

    莫子布把陈光祖、王无楚留在身边不让他们出去掌军,也是这个道理。

    但乾隆偏偏不。

    他觉得温福是兆惠以下有数的大将,他按照自己的感觉,任用了温福为主帅。

    这就是大领导没在一线呆过的弊端。

    乾隆已经是个十分聪慧的人了,但在没有实地了解过战斗的情况下,他仍然会做出莫子布这种主公,绝不会做出的错误任命。

    1772年5月,乾隆任命温福为主帅并统领中路主力大军,原本的主帅桂林则被撤职。

    乾隆令升任阿桂为副帅,哈国兴为参赞大臣,于左右协助温福进攻大金川。

    温福升任主帅之后,立刻就改变桂林原本重点进攻,直捣黄龙的策略。

    他将自己中军分为七路,分头并进,一路慢慢啃碉堡,用远超大小金川一千倍的体量,来围住并慢慢磨死大小金川的头人索诺木和僧格桑。

    这策略确实没什么错误的地方,甚至比桂林有些冒险的直捣黄龙,看着还要靠谱一些。

    但温福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小金川是在川西的高原上,不是在河南的平原中。

    满清虽然体量千倍于大小金川,但受限于自然地理和道路条件,并不能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射到这个地方。

    因此温福能动用的只有三万左右的战兵,火铳、火炮要多出大小金川土司很多,但也到不了碾压的数量和质量。

    甚至这三万人,也只有一半多点,大约一万七千人能到第一线。

    人要是再多一些,补给就要跟不上了,就是吃水都会不够。

    当初桂林用这点人搞两处大军直捣黄龙尚且应付不过来,温福分中军七路并进,简直就在找死。

    但温福沉浸在大象踩蚂蚁的幻想中,没怎么想到这些。

    而且他运气不错,甫一部署完毕,大军突然分成七路,又有火炮优势,立刻打了大小金川土司一个措手不及。

    温福攻破多处土司碉楼,擒获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的父亲泽旺,送至北京斩首。

    但很快,等大小金川土司缓过神来,立刻就发现了温福这套齐头并进战术的巨大破绽。

    即受限于补给和地形,温福的各处军队之间联系非常不紧密,这就给了本地作战的大小金川土司,集中优势兵力穿插包抄的机会。

    而在此时,被前期攻势打晕头而被迫投降满清的头人七图甲噶尔思甲布,也看到了清军的弱点,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七图甲噶尔思甲布立刻与索诺木和僧格桑取得联系,约定里应外合攻破清军大营。

    1773年六月初一,金川土司兵穿插绕到清军背后的喇嘛寺和底木达一带,攻击清军的后勤补给站。

    此时由于温福处处出击,位于后路的重庆镇总兵董天弼手中仅有二百兵丁。

    等金川土司兵到达,先前投靠的七图甲噶尔思甲布等千余人立刻出来里应外合,打开了寨门。

    董天弼手中根本没多少兵,只能集合侍卫死守,苦战两个时辰后,他本人与二百余兵丁全部战死。

    随后大小金川土司集中优势兵力,趁着清军猝不及防的时刻,沿途攻陷清军设在身后的数个兵站、粮站。

    身处外围的阿桂虽然立刻调兵增援,但已经来不及了。

    六月初九,土司兵攻占木果木大营东北的小寨,驱赶正好运粮到此没走脱的四千余民夫冲击清军木果木大营。

    温福惊慌失措,一不能接纳这些民夫,二又未及时下令驱散,结果导致大营木栅栏竟然被民夫冲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