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71章 大明忠烈祠(二合一)

第271章 大明忠烈祠(二合一)

    第271章 大明忠烈祠(二合一) (第1/3页)

    河仙,武定城,共和议会宫。

    即便已经受全广南士庶拥戴三次,但莫子布的登位仪式,依然没有开始举办。

    因为他要做,就要做到最像模像样。

    先前为了拉拢人才,办了一次草台班子样的科举就够粗暴了,那么登位仪式,就不能马虎。

    只有隆重的仪式,才能带给人以威严和重要的感觉。

    而且,还有内部人心需要统一的问题。

    议会宫中,等到八大长老,七十七议员都坐定之后,千等万等的莫子布终于出现了。

    甫一入场,共和宫中立刻就是全员起立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因为莫子布这次穿的,就不是以前的亲王常服了,而是穿着大明亲王的冕服。

    按大明律,亲王冕九旒,玄衣五章,纁裳四章,形制只是比帝王冕服在冕旒、衣服纹章上少一点。

    不是内行人的话,看起来只会跟大明的帝王冠冕一模一样。

    爆燃的掌声中,鄚天赐和陈大胜两人迎了上去。

    鄚天赐手里捧着的,是一套绿袍。

    陈大胜手里捧着的,是一个檀香木盒子,里面不知道是装着什么。

    鄚天赐走到莫子布面前的时候,当着所有长老与议员的面,将这套精心保存,但已经有些破旧褪色的袍子展示给众人看。

    原来这是一套青袍绣黄鹂的八品文官官服。

    一向以强人自居,从不轻易显露神色的鄚天赐,此时却有些泪目。

    “我儿。”鄚天赐看着莫子布,郑重的说道:“这套常服,乃是你的曾祖,大明雷州府徐闻县县丞莫公讳仕平的常服。

    仕平公尽忠王事,为国姓爷大军提供军需、粮秣、民夫,协助官军作战,立功无数。

    只恨大业未成,却被东虏侦之,仕平公苦战不得脱,莫家儿郎死伤殆尽,公亦血染袍服,归家数日就含恨而去。”

    说着,鄚天赐指着这套官服上左肋边一处看着确实像是血迹的乌黑色说道:“此乃祖宗忠义之血也!”

    河仙莫家的祖上是雷州半岛的大族,别看他的曾祖莫仕平有个生员功名,但实际上却是亦商亦盗的沿海走偏门大族。

    莫子布只知道自己这位曾祖父大概是在永历十三年,也就是清顺治十六年,西元1660年左右战死的。

    当时国姓成功正率军北伐围攻南京,而在广东沿海,接受明郑指挥的粤西大族和海盗们,也起兵万余攻击广东沿海清军策应明郑。

    结果他们起兵的时候得到消息是国姓爷快要把南京给打下来了,但谁料到郑军又很快战败,策应广东的这些人自然也讨不了好。

    莫仕平应该就是那时候战死的,只不过他战死的时候,莫子布的祖父莫玖也不过才五岁,是以事迹并不是很清楚。

    但不管成败与否,顺治十三年都还坚持与东虏血战的人,绝对是英雄。

    莫子布颤抖着手接过这套八品县丞官服,心里很清楚,这就是未来他北复中原、驱逐鞑虏的最大法理来源之一。

    祖宗是不屈的英雄,子孙也当为矢志不渝的好汉。

    ‘当!’所有长老和议员敲响了他们的青铜小鼎,表示钦佩。

    莫子布则赶紧将这套官服转交给后面的侍卫,对鄚天赐说道:“我当存此袍于家庙之中,日日提醒我牢记祖先血仇。”

    在这个基本都是自己人的共和议会宫中,莫子布终于能说几句真心话了,这也是他一直不肯接受满清册封的最重要原因。

    一个人,但凡还有半点良心,就绝对过不了心里那关。

    除非乾隆现在宣布满汉一体,放弃金钱鼠尾和满清服饰,真正做一个汉人皇帝。

    莫子布为了民族,或许会愿意跟他和解,不然绝不可能了。

    “子布,这里的敕书和金印,乃是监国宁靖王赐给你外祖的。

    这可是他一辈子最为珍视的东西,你四舅昔日最得他宠爱,都不敢乱碰。

    当年忠贞公弥留之后,曾想将之带进坟茔之中,但最终还是没舍得,只说留给子孙做个念想,但我知道,他还是忘不了故乡。”

    原来这里面装的,是东宁的宁靖王朱术桂给陈上川的高雷廉三镇总兵敕封书与总兵官金印。

    “今日,七舅代表陈家,把册书和金印都交给你了,愿你.。”陈大胜说着突然停住了。

    “不忘祖先遗志。”莫子布立刻补上了这句。

    陈大胜哈哈大笑,将檀木盒子递到了莫子布的手中,屋内的明香人议员、侍卫们不约而同的欢呼了起来。

    “兴唐继汉,不忘祖宗!”

    “大将军当于天南再兴大明!”

    其他脑袋上还有辫子的长老和议员们则稍微有些尴尬,但没有谁想退缩。

    因为他们都已经与莫子布深度绑定了,也都坚信莫子布会干成一番大事。

    而给他们信心的最大来源,就是河仙港外停泊的那支舰队。

    这些人都是在波涛中纵横万里的人,自然知道以靖宁号为首的大海船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哪怕满清广东、福建水师倾巢而出也占不到丝毫便宜。

    而且他们还能出海吗?每个见识过满清水师官兵的人都会摇摇头。

    甚至闽粤沿海所有人都知道,出海一百里,那就不归大清朝管了,自立国以来,除了迫降东宁郑家以外,满清水师就没有远航的记录。

    而从澎湖到台湾,还不足东宁到南洋的十分之一。

    莫子布也在观察着场内所有人的表情,看到没有什么人面露难色与畏惧之后,心也放了下来。

    这与他这几日分别找众人谈话后的判断,基本相同。

    他手下这些人,已经从最开始单纯把莫子布当大腿,到以为他会接受满清册封在海外当王,可以追随。

    现在终于逐渐进步到认为就算莫子布在南洋举旗闹事,满清也奈何不得他们的境界了。

    这就叫做人心可用。

    “大将军,我们愧对您的嘱托,没能把晋王殿下三公子的后裔带来,他们后人已经改姓段氏了,不肯再提旧事,只说让我把此剑带来。”

    “此乃永历皇爷赐给晋王爷的尚方宝剑,段家人说他们已经不配留着了,愿赠给英雄!”

    跪在莫子布面前献上宝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