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廓尔喀-吹出来的无敌劲旅 (第1/3页)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争斗,其实都可以从经济上来找原因,廓尔喀入侵羌塘,也是一样。
在吐蕃帝国崩溃之后,羌塘高原还能保持长时间独立于中央王朝之外,内部的运行也没有崩溃,这除了文化上形成以卫藏为核心的,掺杂宗教的宗藩体系外,经济上也是一样。
此时的羌塘,形成了以卫藏和后藏的日喀则等地为消费中心,康巴、玉树、锡金和不丹等地通过宗教向其上缴‘赋税’的一套经济规则。
而这次入侵战尼泊尔,则是一个商品提供者,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相对于此时的羌塘几乎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冶炼和手工业不同,尼泊尔此时在冶炼、铸造等方面,还干的很不错。
羌塘当局不仅需要通过尼泊尔运来高原上需要的天竺棉布、天竺蔗糖、香料、漆器、珠宝等等消费品,还需要尼泊尔为他们铸造钱币。
至于为什么整个羌塘不过一百六七十万人,会有这么旺盛的消费力?
呵呵,那是因为,这一百六七十万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农奴,实际上最上面的贵族,不会超过五万,加上不事生产的僧侣,最多也就十三四万上下。
除此之外,卫藏以外的地区,每年还会向惹萨的上师、大德们供奉大量财物。
所以惹萨的消费力是很强的,以至于向惹萨销售货物,成了尼泊尔人的一大财源。
而这种情况,到了满清时期,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先是准格尔汗国攻入羌塘,灭亡和硕特汗国,随后又是满清出兵,清扫了羌塘上准格尔汗国势力,将其纳入了中央朝廷的体系。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央王朝直接派兵进入羌塘,意义非常重大。
且有了这样的优势以后,满清朝廷又开始支持汉人行商上羌塘,直接跟羌塘最上层的活佛和噶厦贵族官员进行贸易。
这样一来,就把尼泊尔给整惨了。
印度的棉布、蔗糖等,完全无法跟中原所产相比,加上尼泊尔人也是个二道贩子,价格根本打不下来。
于是在质量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下,只用了不到十年,尼泊尔商品就几乎完全被逐出了羌塘。
失去了这笔收入,名义上统治尼泊尔的马拉王朝顿时陷入了危机,直接导致了其内部十余个半独立部落邦国财政混乱、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而盘踞尼泊尔西北,有深厚印度文化印记的廓尔喀人看到机会,立刻开始往加德满都谷地进攻,并迅速灭亡了马拉王朝。
不过廓尔喀人虽然比马拉王朝更加勇猛,但遇到的问题还是一样的,尼泊尔人向羌塘销售印度货物,当二道贩子的赚钱的商路完全丢失,入不敷出。
所以廓尔喀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这一条财路,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
第二则是挑起战争,用武力胁迫羌塘当局继续购买他们手中的商品。
廓尔喀沙阿王朝新立,自然不会选择第一条,也没法选择第一条,于是他们果断选择第三条。
那就是利用尼泊尔人为羌塘铸币的权力,在这些章噶(银币)中掺杂了大量的铜和铅,实际价值不到原本的一半却还原价卖出。
可是这仍然不能解决商路几乎断绝后的财源问题,于是廓尔喀沙阿王朝再次向羌塘交涉,要求羌塘不许用以前马拉王朝所铸造的章噶,必须要用他们铸造的。
这.这就是明抢了啊,以前的章噶不准用,等着你们回收之后再铸造成新的劣质章噶再来流通是吧。
至于第二个理由则更扯淡,廓尔喀沙阿王朝指责羌塘向尼泊尔销售的食盐掺了太多的土。
呵呵,尼泊尔只有东北部少数地方用藏盐,这些地方还是独立性很强的部落控制地,就算掺土,也跟你廓尔喀人没什么关系。
西元1798年,3月11。中华大虞光中二十三年,原满清嘉庆三年,正月二十四。
即便冰雪还没有完全开化,但傅康安已经等不了了。
他率黑旗军两千,信奉白莲宗的青海厄鲁特蒙古轻骑兵一千,河湟谷地的汉儿义从一千,从西宁出发,往那曲方向而去。
三月初,部队强行走过冰天雪地,到达了那曲,在这里等待傅康安的,还有玉树四十族土司兵两千,霍尔三十九族丁壮一千三百。
与此同时,在嘉绒地区征兵完成的罗思举,也率四千汉蕃士兵,从康定向西北,过昌都,到达角木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