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雪山飞渡越千古 (第1/3页)
二月大地,冬去春来,但这是在汉地而言,对于须弥山(喜马拉雅山)南北来说,二月的春天,是完全不存在的事情。
通常,到了五六月,须弥山的山腰及以上,都还是会被大雪覆盖,没有半点春天要到来的景象。
济咙宗外,就是如此,这座城堡临近须弥山北,条件非常艰苦,哪怕在夏日,都见不到多少绿意,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灰黄之色。
此时就更不用说了,天地之间,都是白皑皑的一片,不同之处只是高处还覆盖着积雪,低处是一片片冻在土地中的薄冰。
此时的羌塘,许多地名后面都缀有宗字,吐蕃语意为城堡、要塞,所以济咙宗,实际上就是济咙堡。
当然,宗也有大小,统治大宗,比如穷结宗、仁本宗这样地方的,就是大贵族,济咙宗这种边境小宗,就是低级贵族。
一阵阵的马蹄声传来,新任济咙宗宗本扎西多吉牵着他的战马,来到了宗内平廓副将傅康安的帅帐外。
这个妹妹被做成阿姐鼓,母亲被饿死的奴隶天赋异禀,在几乎没有吃饱过饭的情况下,竟然长得十分高大,且孔武有力。
所以他直接就被白莲宗刑名大德郑宗光给看中了,从一个奴隶,成为了济咙宗的宗本。
“下游的情况摸清楚了吗?”傅康安这些年旗人贵公子的傲娇之气,已经被磨的差不多了。
若是在原本历史上,知县甚至知府这样的官员,那也是一言不合就用鞭子抽,而现在,对于一个刚从奴隶爬起来的小封臣,也能和颜悦色了。
“回将军,摸清楚了。”扎西多吉赶紧爬了起来,随后掏出他画的地图,一点一点指给傅康安看。
“咱们济咙宗的这条吉隆河,是一直可以通向阳布(加德满都)西北的,几乎是贴着阳布城而过。
大军若是从宗本城南下,三十里外就是廓尔喀人的热索玛城,吉隆河在这里被他们称为热索河,热索河上,只有一座木板浮桥,其余各处山高水急,无法通过。
在热索桥北岸的索喇拉山脚,立有前哨碉楼一座,南岸有驻守碉楼两座,热索桥就在两座碉楼之间。
想要夺取浮桥,就必须先拿下北岸碉楼,然后冒着南岸廓尔喀人的炮火,从浮桥冲过去。”
其实这条吉隆河,乃是恒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根德格河的源头。
从这条河一直南下,不但可以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还能一直到达恒河平原的著名历史古城,印度教圣城,大名鼎鼎孔雀王朝的首都,巴特那。
根德格河,就在巴特那,汇入恒河。
而这条河,其实与中国人的关系非常大,因为历史上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时,他从吐蕃借的兵马,就是走的这条水路。
甚至可以说,根德格河的水路,就是王玄策这二傻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疏通’的。
当然,这不是说王玄策疏浚了根德格河,而是王玄策是第一个率领团队,经过根德格河,从吐蕃过泥婆罗(尼泊尔)再到恒河平原的人。
彼时的吐蕃,还处于奴隶社会早起,根本就没有纪录山川地理的概念,对于是否能从根德格河到达天竺,一无所知。
你以为松赞干布为什么那么痛快就给了王玄策七千骑兵,要知道当时吐蕃不算武装牧民,真正有马弓、步弓,有铁刀,能着甲的骑兵,也就三万多人。
松赞干布一次性给了王玄策七千骑兵,实际上就是被王玄策手里的东西所打动了。
王玄策的这条通往天竺的水路,使松赞干布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果然,自王玄策借兵灭了中天竺以后,松赞干布立刻有样学样,一面用大唐的威慑,恐吓途中泥婆罗诸国配合,一面就用这熟悉了水路的七千骑兵,常年下山劫掠恒河平原,壮大吐蕃国。
历史上吐蕃帝国崛起的那么快,起码有两成要归功于王玄策这个二傻子。
时光荏苒,流传千年,此时的大虞进攻尼泊尔,要走的依然是这一条水道。
傅康安摇了摇头,“夺取浮桥并不现实,因为我们一旦攻破北岸索喇拉山脚的碉楼,那么南岸的廓尔喀人,立刻就会选择毁掉浮桥。”
“将军,我怀疑等不到咱们去打,廓尔喀人如果灵醒点的话,他们等到冰雪开化,就会毁掉浮桥,以阻止我们进军。”镇军松潘镇总兵,贵州籍猛将王连接着说道。
傅康安思考了一下,缓缓摇了摇头,“有这种可能,但并不大,因为年前,大将军就已经派使者去了阳布,要求廓尔喀之王派人到惹萨请罪。
我想,即便廓尔喀人识破了这是缓兵之计,但也应该不会反应太激烈,以至于提前拆除这个他们进入后藏的关键浮桥。”
“但若是万一廓尔喀人如此警醒,那咱们就麻烦了。”傅康安虽然是平廓大军副将,但王连是汉人。
而且还是在昔日满清征讨缅甸,定国公陈光耀拿下东北时都立过大功,在皇帝那里挂了号的悍将,是以傅康安显得非常客气。
“我见王总兵欲言又止,不如你说说你的意见?”傅康安继续说道,王连确实一副想要说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