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生命如草芥 (第1/3页)
1813年6月,大虞第二批参与欧战的军队出发。
由金川伯,挂枢密副使衔的陆军上将,左将军罗思举挂帅,海军上将,外南洋舰队提督陈添保为副。
陆军出动禁军左腾骧卫,京营奋武、显武两军,共计两万七千人。
海军出动外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部分,合计蒸汽风帆战列舰两艘,风帆战列舰五艘,护卫舰十一艘,运输舰十八艘,海军官兵六千余人,还有海军陆战队一万。
此时,大虞的战舰在梁王炮(达伦格尔大炮)出现后,已经废除了原本风帆战舰的分级法,统称为战列舰了。
因为有了梁王炮,四级战列舰是一炮干穿,一级战列舰也是一炮干穿,没有分级的必要了。
目前在莫子布的指导下,大虞战舰开始朝全蒸汽机,船体夹钢板,包铁皮,长的好像一个海上棺材的蒸汽铁甲舰前进。
唯一的问题,就是蒸汽机的马力还差一点,包铁皮、夹钢板后航速和航程极为受限。
此外全蒸汽战舰太过依赖沿途补给,目前大虞在全世界只有关岛、夏威夷、锡兰岛和毛里求斯这几个关键补给点,过了好望角就只能看别人眼色,南美洲更是一个也无。
这大大限制了蒸汽铁甲舰的战力。
7月初,大虞舰队到达吉大港,又增加了几十条船。
因为除了大虞自己的队伍以外,英属印度总督也乖乖的派出了三万仆从军和二十几条大大小小的运输船。
其实莫子布给英格兰摄政王乔治四世写的信才刚刚刚到伦敦,英属印度也正处于总督离任的交接期,按道理是不可能这么快就准备好一切。
他们甚至是不应该在伦敦没有下令的时候,就已经将士兵和战舰派出去的。
但不管是已经离职但没离开的旧总督吉尔伯特.艾略特,还是已经任命但还没赶到印度的新任总督弗朗西斯.黑斯廷斯,都没有敢反抗莫子布命令的勇气。
印度的这些家伙非常清楚,不听伦敦的,只要不是叛国罪,大不了回伦敦被判几年刑。
但是不听莫子布的,他这总督就干不下去,搞不好还会因为引起动乱而搭上性命。
1813年8月,联合舰队直接闯进红海,在红海尽头靠近后来苏伊士运河的哈弗尔登陆。
埃及的阿里.帕夏虽然跟大虞派去的人有过接触,但时间太短,他还没下定决心,于是竟然想要表演一下奥斯曼忠臣和埃及守护者的形象。
结果大虞海军直接用梁王炮猛轰哈弗尔城,一个小时发射炮弹三千枚,直接把哈弗尔城都给摧毁了。
被吓得魂不附体的阿里帕夏当场滑跪,迎接大虞军队进入埃及。
随后陆军直接在红海上岸,海军则调头往南,重新绕着非洲整整一圈然后才能进入地中海。
不过赶到埃及的罗思举立刻就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奥斯曼帝国已经提前与法兰西帝国达成了密约,奥斯曼的军队已经集合完毕离开伊斯坦布尔开始北上了。
。。。。
与此同时,法军路易.达武部围困贝尔格莱德已经接近两年。
当然最开始的一年因为骑兵占优,贝尔格莱德城没受到多少考验。
不过即便以自李兴泰撤离阵地开始算,也有一年整了。
刘国庆所部六千人坚守了七百个日夜,减员到了不足三千人,贝尔格莱德东西两城皆失,守军全部缩到了河中岛上的棱堡坚守。
而到了河中岛上之后,法军的堑壕攻城法就不太好用了,因为他们首先要上岛才能挖堑壕。
而在多瑙河里面,法军的内河舰队不是大虞蒸汽机船的对手,导致法军上岛的计划一再推迟。
路易.达武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沿途架设炮台封锁多瑙河,等到大虞的内河蒸汽机战舰不敢靠近后再想办法。
到了8月底,法军的沿河炮台成型,大口径岸防炮也搬上了贝尔格莱德东城,可以炮轰河中岛的棱堡了。
于是路易.达武开始不断在夜间和凌晨组织敢死队泅渡多瑙河,每次动员的兵力少则数千多则上万,试图立稳脚。
情况对于守军非常危险,如果再不做点什么,刘国庆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士兵们再是英勇,也无法弥补物理上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完全掌握了塞尔维亚反抗势力的李兴泰,于诺维萨德城开辟了第二战场。
李兴泰发动了四万余塞尔维亚人,以及自发从匈牙利和克罗地亚过来,愿意为斐迪南国王效力的两万五千人,加上他手中的三藩军骑兵,正好七万人,大举进攻诺维萨德。
诺维萨德城也在多瑙河边,位于贝尔格莱德上游,距离贝尔格莱德八十公里左右。
此城是法军物资进入贝尔格莱德阵地的最近囤积地,是法军最重要的后勤基地,失去了这里,法军的补给线就有被掐断的危险。
因此收到诺维萨德被围的消息,路易.达武立刻调拨五万步骑给缪拉,让他赶紧救援。
诺维萨德城外,辽藩右卫副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