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市场变化 (第2/3页)
《霸王别姬》和《红高粱》果然跟翟远预料的差不多。
票房并不高。
两部戏平均放映了二十多天,其中《红高粱》只在院线待了一个礼拜就匆匆下画。
票房属实太过惨淡,一个礼拜的票房收入居然只有三十万出头,如果不是间中还放映其他港产片,《红高粱》的累计票房,甚至不足以支付1024院线一间影院营业一天的电费。
“如果没有1024这个金字招牌加持,这部戏的票房起码还要打个折扣。”
佳禾的办公室里,几个糟老头幸灾乐祸。
“你们说,神童远是不是伤仲永呀?”何关昌笑眯眯说道:“从去年开始就未见过大热门的电影,反而走起了文艺风格的路数,难道会有人嫌钱多?”
“《阿飞正传》拿了奖以后路子就走偏了,听讲今次这两部跟内地合作的电影,也拿去海外评奖。”蔡笃生摇摇头,说:“不过他现在是大富豪,九一文娱的股价一路在涨,那种小成本的片子蚀本几部也无所谓啦~”
“《霸王别姬》票房怎么样?”
“片长两个多小时,票房怎么好的起来?据说只收了五百多万。”
“张国容扛旗呀,居然只收五百万?神童远真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无法自拔了。”
何关昌和蔡笃生你一眼我一语。
邹汶怀看了眼两位老友,哼笑一声:“他未必是一门心思做文艺片,否则怎么拿的出《龙王》那种剧集。以为翟远不赚钱呀?那部《龙王》不知帮他多卖了几多部VCD,真是无厘头,那种质素的剧集居然也有人肯埋单?这个世界真是变了。”
听到《龙王》两个字,其余两人都陷入沉默。
时至今日他们这班老人家依旧无法欣赏这部短剧,就像无法欣赏之前的《赌圣》一样。
但不可否认这部剧在春节期间火了一把,给剧集拍摄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何关昌疑惑道:“难道翟远也要学招毅夫,认为电影市场没前途,想凭他的光盘发行渠道转战剧集市场?”
邹汶怀沉吟片刻,说:“未必没这个可能,拍电影哪里有他卖VCD赚得多?一个人就算再神童,精力也有限,难免顾此失彼。”
“这样最好,单留我们佳禾一家独大,今年继续拿票房冠军。”
蔡笃生笑着说完这句话,蓦地想起还有新宝院线联盟的西片虎视眈眈,倘若少了翟远这个盟友,就只剩佳禾独自与对方打对台。
压下心头萦绕的这份隐隐顾虑,蔡笃生再度露出笑容:“讲个轻松些的事给大家,方逸华刚刚成立了大都会电影公司,第一部戏还没拍完,见到翟远的《龙王》短剧火爆,又紧急成立了一支短剧部队,据说现在已经开机,也不知是不是招毅夫在背后支持。”
邹汶怀和何关昌两位招氏老员工闻言,皆失笑摇头。
无论是六叔也好,六婶也好,招氏的慢性死亡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内部冗余的权利架构除非全部推到,由上到下重新洗牌,否则什么样的短剧也救不回来。
邹汶怀想起曾经的老东家,也不禁有些唏嘘:“如果招六叔有个继承人,情况或许会好一些,可惜子女缘薄啊……”
…………
招毅夫两子两女,固然比不了同时期其他大亨们兴旺的子嗣香火,但也算开枝散叶。
可惜应了邹汶怀那句子女缘薄,如今八十余岁高龄,仍要亲自站出来维持公司运转,迟迟没有培养出继承人。
而招氏作为招家延续百年的家族企业,等六叔百年以后,‘邵’字便再无实际意义,变成了品牌吉祥物。
“六叔当年的确孤寒些,亲生仔被绑架,人家只要他50万而已,他居然拖了将近半个月,如果是让我和绑匪同住半个月,不知要留下多大心理阴影。”
《红高粱》和《霸王别姬》相继下画以后,施楠生再次找到了翟远这个甩手掌柜。
同时给他带来了一份TVB最新拍摄的短剧集。
片子是方逸华亲自送来九一娱乐,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