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流水线智造 (第3/3页)
出来几个典型模板。
但不可能家家都做类似的产品,场地也不同、数量也不同,模板通用性很差。
他感受到了“智造”这个“智”字的恐怖之处。
“归纳与总结,”李颜说道,“其实很难。寻找五花八门需求里的共通点,寻找流水线花样百出实现方法的核心逻辑,然后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并应用,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大道至简,昭示宇宙规律的公式往往拥有简洁美,这是我们在收集到足够数据,进行了大量分析后需要做的下一步。”
曹海斌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来,然后只能点了点头。
“立伟,海斌,还有这四位同事,你们要尽量看到本质。就例如送料,这一步说到底就是让物品移动。移动的方式就是只有那么几种,在不同需求下衍生出了如今琳琅满目的类别。但你们完全没必要去在意一些特殊产品的子类别,你们先分类,每一种类别只提取一个关键词。有的需要摩擦力,有的需要平稳,有的需要精准,这些东西各自如何实现,整理做法,把所有相似的全部归类在一起,继续提取一个关键词……”
听着听着,站在最后边的两位骨干已经迷糊了。
“实现这一切之后,只要我们有一个能灵活匹配需求数据的算法,流水线智造平台就能搞定。”
“就?”曹海斌没忍住。
“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李颜说道,“无论如何,我们先把产品做出来,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照顾所有人。找个机会测试一下,只要加入的人多起来,我们就能拥有宝贵的一手资料,同步完善信息库并推进优化。所以,先做出来,比什么都重要。这样吧,春节前,我们就算没有实体成果,也至少做个测试版的线上平台。”
会议就这么结束了。
曹海斌感觉走出门的时候脑子都嗡嗡的。
有个年纪比较大的骨干没忍住叹了口气,“曹总,虽然吧我是第一次见李总,但怎么说呢?这件事情上,他是不是有点太理想主义了?”
“你们不敢说,我来说。我是有点失望的,他说那么多话,最终根本没给什么建设性意见。想是美好的,但这东西根本就做不出来啊!还春节前……”另一个中年骨干说道。
“说啥呢辉哥?”年轻骨干不太乐意了。
“哟,你们小年轻,不要搞个人崇拜……”
“阿辉,”刘立伟回头瞪了一眼,“不该说的话别说。”
“好好好……我知道,这是未来科技的政治正确,一切都相信李总。”阿辉叹了口气,“谁让他是领导呢,有时候领导就是这样,只会高高在上地布置任务,根本不管这任务合不合理。说到底,让我们去摘月亮,我们不也得去?但是……”
絮絮叨叨还没结束,所有人的手机都响了一声。
曹海斌停下脚步打开,赫然是李颜发在工作群的压缩包。
随后便是一段文字:
“我根据你们给的报告与资料,整理了关键词,可以说把你们资料调研过的所有流水线类型进行了整理,合计14个一级关键词,78个二级关键词。同时写了个程序,大概把能满足这78个关键词需求的构件模型弄了进去,提供了调整数据的端口,拼接后会自动演算流水线,在相对统一的体系下,也姑且弄了条效率计算公式,算是搭了个骨架,各位先看看。”
站在楼梯口的六个人全都目瞪口呆。
曹海斌只觉得自己大脑里炸响了一地惊雷。
刚刚还在“合理吐槽”的阿辉立刻点开了关键词树状图,只看了几眼就将自己刚刚的发言定义为“大放厥词”。
随后李颜又发了条信息:
“具体的数据匹配与内容填充,还需要你们好好研究推进。效率公式目前的数据支撑还不够,也需要你们补充优化。”
难怪说春节前呢,合着是给自己提的要求啊……
曹海斌一时间大脑有点空,欲言又止,抬起手机老半天,回了句:
“收到,李总,我们抓紧,辛苦您了!是我们水平不足,没耽误您光刻机的研发进度吧?”
结果李颜秒回:“没有,光刻机那边还行,不然我这两天也没时间搞这个。”
“这两天?!”阿辉的声音非常尖锐。
曹海斌反而释怀了,“嗐,立伟,我刚刚竟然还有点挫败感,还是不够成熟。”
刘立伟是所有人中最放松的一个,“不要把李总推进某项工作当做一种必然,而是当我们运气好,得到天神帮助,你就会好受很多。”
“我明白,千万不能有他一下就搞定还要我们干什么这种想法。”
“嗯,你清楚就好。”
其他四个骨干还处于被震撼状态,也没怎么听进去两位部长的心得体会。
“伟哥,我觉得,我膝盖有点软。”一个年轻人靠在刘立伟身上。
刘立伟只是笑了笑,“没事,多接触几次,你就跟我一样习惯了。”
而此时的李颜正伸着懒腰泡咖啡,“妈的,这咖啡金贵得很,一个个的也不喝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