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 第四百九十三章 我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第四百九十三章 我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第四百九十三章 我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第3/3页)



    “那没必要。说说咱们在国际市场的数据。”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成绩如何?”

    孙淼抿嘴点头,“你能闻到铁锈味。”

    “啊?”

    “很快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汪紫手上记录的备忘录没忍住写下俩字:“中二。”

    李颜时隔几天,又回到了放着光刻机的研究室。

    这段时间没有持续输出的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完成所有零件的理解了。

    在办公室一方面是公司事务需要定期处理,尤其推进流水线智造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他想暂时脱离光刻机存在的环境,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模型。

    如果告诉曹海斌那些流水线智造的构建模型,是他在弄光刻机零件的时候顺手搞的,不知道能不能让自认免疫的曹工再次道心破碎。

    结果非常乐观,甚至有些超出预期。

    李颜不仅做到了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的运作,甚至对其中的不少零件进行了优化,合计减少了2851个零件。

    相比起接近七万的零件数,这个数字倒是算不得什么。

    但意义非凡。

    这说明李颜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最恐怖的是,光刻机的关键构件本身,也被他如此拆解。

    目前还算难点的,也就是光学配件的生产了。

    李颜再厉害也是人,他总不可能靠用手摸用眼睛看就知道光学配件的尺寸与角度,而这个的精准度直接决定了光刻机到底能不能做出芯片。

    好在他已经不需要完完全全按照买到的这台光刻机数据一比一复刻,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数据实现光学件的功能。

    但做到足够精细尺度下的精准度,就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了。

    要看工业水平。

    李颜需要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持。

    他需要向其他人验证他确实理解了光刻机,只要能按他的数据制造出来,就能搞定这个被阿斯玛垄断的高级货。

    于是他给研究室换了个超高清摄像头,给了自己几天时间,要把拆得七零八落的光刻机拼起来。

    这么精细的机器,当然不可能真当积木玩,李颜拆的时候就借助了许多机器辅助,待着的研究室也是无尘处理的。

    但就算如此,如果对光刻机本身不理解,哪怕照着说明书一一装回去,大概率这台东西还是得废。

    精细程度如此高的机器,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螺丝拧多少圈可能都有要求。

    李颜突然想起石磊说的一件轶事,阿斯玛老总当年就卖光刻机给华夏一事发表过言论:

    “就算给他们设计图纸,也一样造不出来光刻机。”

    他心里五味杂陈,表情复杂。

    但沉静。

    三天时间,李颜把光刻机又给拼了回去。

    并且一点不紧张地启动了。

    最终结果,一切正常。

    而离谱的是,李颜手里还有没装上去的零件合计近一百个。

    这当然不是疏漏,现在“粗心”、“忘记”、“疏漏”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在李颜身上出现的。

    他是故意的。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证明他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所谓的“无法复刻”,所谓的“工业明珠”,所谓的零件来自世界各国缺一不可,所谓的几万个零件都是高度优化后的成果……

    明明就有优化空间。

    李颜看着重新组装起来的光刻机,心里竟然有点怅然。

    搞来搞去,最牛逼的还是那套光学配件。

    但只要国内集中力量,精度能达标,按照李颜的图纸就能造出来一台光刻机。

    这是必然可以成功的。

    深紫外光的技术也不过如此,原理知道了,一切都是精度问题。

    而精度,其实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降低要求的。

    一台车厢大小的、可以运输到其他地方工作的光刻机,难度肯定比一个“光刻屋”大得多。

    李颜甚至联络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几个光学研究室,想自己先测试一下。

    要是能拿着一套实际的光学配件,结合自己图纸说明,让官方找实力足够的厂家不计代价推进零件制造,应该就不难了。

    按理说,应该很兴奋才对。

    但李颜没有。

    他为“给图纸也造不出光刻机”这句话感到五味杂陈,不是什么家国情怀影响。

    而是非常离谱的一个想法:

    “就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