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消失的人 (第1/3页)
灾民们看到县令拉着一个看上去就比他有钱的公子上山,又瞥见他身后跟着好几个带刀护卫,一看也很有钱的样子,纷纷起身,满怀期待的看着他们。
戴荣高兴地和他们介绍:“这是江南巡察御史薛大人,薛大人会代我们上京面见陛下,替我们求赈济粮。”
百姓们一听,呼啦啦跪了一地,不多会儿,整座山都跪满了人。
薛韶去扶带头的人,却根本扶不起,他只能撩起袍子对着他们跪下,郑重允诺:“薛某必倾尽全力。”
晚上,薛韶他们和戴荣露宿在山脚下。
戴荣的老母亲被他安置在山顶,妻儿则和他一直住在山下,他捧来一碗茶汤递给薛韶,笑道:“我这里没有米粮,连茶叶都没了,只能请你喝树枝汤。”
薛韶闻了闻后笑道:“车前草,戴兄近来咳嗽了?”
戴荣笑了笑道:“防疫用的,苍术不够用,就只能用车前草代替,这玩意到处都有。”
薛韶小口小口的啜着,去看戴夫人,见她刚温柔的哄睡孩子,抱着他放到毯子上,这才收回目光:“为何不把他们送到山顶?”
戴荣:“县衙的官差救灾时被冲走好几个,所剩不多,他们和我住在山脚下,百姓们才安心,他们安心,便能少去许多事。”
薛韶:“如今洪水已去,可以收拾县城搬回去了。”
戴荣蹙眉:“缺少粮食,一动就容易饿,所以一动不如一静。”
“闲则生杂念,杂念生便生事端,”薛韶道:“让他们劳作,让他们累,也能让他们心生希望。”
“戴大人,以家人为质,平静是一时的,这样的利益抵换易被击破,不如让大家挣扎出一条生路来,”薛韶低声道:“你要相信百姓,相信人求生的意志是可以战胜世间许多灾难的。”
戴荣紧张起来:“薛大人,我们的赈济粮……”
薛韶抬手止住他的话,轻声道:“我会尽量去求,但你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戴荣张大了嘴巴,整个人都呆住了。
薛韶没再管他,招手叫来喜金:“把包袱打开,我要写折子。”
喜金连忙应下,打开包袱,摆出笔墨纸砚。
这是薛韶登岸后写的第三封折子了。
前面一封是请罪折子,第一封则是汇报倭国一行的情况,请求朝廷开海禁,并派兵前往倭国保护大明渔民的折子。
薛韶细细地写了从福建路经浙江、江西和南直隶的所见所闻,请求皇帝尽早派人赈灾抚民……
薛韶就着火光写了许久,看守他的锦衣卫们都抱着刀睡着了。
戴荣还坐在火堆边发呆,他想质问薛韶,但在这满山的百姓面前,他不敢开口。
他害怕。
害怕百姓们知道京城一点消息也没有,害怕他们知道京城可能没有赈济粮出来……
他想,他得找个好时机,合适的地方仔细问一问薛韶,他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刚才他跪在地上和满山百姓说的话都不算数了吗?
脑海里冒出许多质问的话,心绪起伏,戴荣头疼欲裂,却精神得很,一点睡意也没有。
薛韶将折子和笔墨收起来,走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