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可以和我说说吗 (第1/3页)
会议结束后。
成远方的秘书将苏希请了过去,成远方问苏希:“苏希,我对你们的东明模式非常感兴趣,你当时是怎么规划东明发展的?”
苏希很认真的说:“我个人认为东明之所以取得经济上的腾飞,最重要还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做好亲商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我们从区一级开始提出各种服务方案。另外,我们当时抓住了国际贸易的风口,激发了民间资本的活力……现在东明已经形成规模优势,想要再走东明模式,有点难。”
苏希说的很直接。
因为产业这个东西,一旦形成规模,后来者想要追都没有可能,成本优势摆在那里,更何况东明的地理环境也非常好。
东明现在是三条腿走路,一条腿是以代工为主的轻工业,对外贸易。一条腿是汽车、石化为主的重工业产业。最后一条腿是互联网科技,东明已经孕育出三个独角兽互联网科技公司。
西河基本上没有借鉴东明的可能。
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学东明,搞亲商服务型政府。
但除了沿海几个城市,就只有清河搞成功了。
沿海城市是因为有经济基础,他们可以给基层公务员高薪。
清河是因为有苏希。
苏希是那种只要你肯干,不仅给你发大量奖金,还给你快速晋升。
他像是一个无情的政绩机器,你输入你的贡献,他给你相应的奖励与晋升。只会多,不会少。
西河想学,很难。
首先财政方面就不支持,其次,成远方同志未必能动员到街道一级,而且也不敢对大批基层干部动刀子。他是有政治抱负的人,别看经常上新闻,但事实上还是以求稳为主。
所以,苏希没有拐弯抹角。
成远方笑了两声,他说:“时代机遇确实很重要,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然后,他问:“你在清河搞半导体产业,搞出了一个亚洲硅谷。你和我讲一讲这个建设的过程与心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