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文考武赛 (第1/3页)
中秋是收获的季节,庄稼成熟,瓜果飘香,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有庆祝丰收的风俗。人们杀鸡烹酒,载歌载舞,尽情抒发丰收的喜悦,逐渐又演化出中秋节。
秋高气爽,天气不冷不热,三年一度的院试(俗称童子试)、乡试,均选在八月份举行。
朝廷选拔人才,是遵循严格程序的。第一步是童子试,由州府主持,参加者无论八岁孩童还是七十老翁,一律称作童生,通过者录为秀才,取得初步功名,迈入士大夫的起点门槛。常言说穷秀才富举人,甭看秀才没有俸禄,名声、地位可不低,见了县官不用磕头,互相间还可以称兄道弟。秀才录取名额有限,大县五名,小县三名,考取相当艰难,新老秀才统算,每个乡镇也不过几人。县官对待秀才,尤其对待少年秀才,那叫一个客气,没准哪位秀才,将来鱼跃龙门,丑小鸭变天鹅,凌驾于他之上。考秀才也是相当烧钱的,不能务农经商,笔墨纸砚却花钱,考试还得出车马钱、店钱饭钱、封卷费……穷人家的孩子,是高攀不起的。
第二年八月,进行乡试,也是三年一度,应试者为应届、往届秀才,富贵人家的童生拿钱买资格,俗称监生,也被允许参加乡试。乡试由道(省)一级官员主持,录取几十名,成为举人。放榜次日,节度使亲自设宴祝贺,歌《鹿鸣》诗,亦称鹿鸣宴。举人有俸禄,还有权花钱捐官,从此成为富贵人家。
第三年二月份,在京城长安举行全国会试,由礼部主持,应试者为历届举人,通过者成为贡士,踏入缙绅者流。紧接着,三月份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两、三百名贡士中选拔几十位进士,前三甲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剑南道青少年武林大会,或称竞赛,是比葫芦画瓢、效仿乡试的半官方活动,且降低档次,放在院试(童子试)后举行,由各州府轮流承办。最根本的不同,是获胜者只有名次、荣誉,没有一文钱俸禄。要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