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 第118章 拒绝成为草台班子

第118章 拒绝成为草台班子

    第118章 拒绝成为草台班子 (第3/3页)

一个项目其实开发和测试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当然这是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事前准备要极其充分。

    做项目就像盖房子,房子盖的好不好,全看地基当时打的牢不牢固。

    为什么许多项目明明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实现起来那么繁琐。

    客户想要什么其实并不是十分清楚,只知道个大概,但对项目周期要求非常高。

    人和人彼此沟通会存在信息认知偏差的,不会做到100%完美理解。

    产品经理根据客户笼统的需求去理解去细化,就交给技术去实现。

    在不断反馈过程中,会带来许多改动,这就对原本技术实现的复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原本的技术框架需要适应多变的需求,甚至后面许多新改动原本框架并不支持,怎么办呢?

    硬着头皮在地基上违建,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改动影响颇大的底层,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优先满足业务需要。

    随着项目进度的推进,屎山代码就是这样不断成型的。

    所有工程师在项目一开始的初衷都是好的,那就是告别屎山,搭建通用的工具,避免重复造轮子。

    但他们发现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虽然做了这样那样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案,但每次做着做着都会跑偏,依旧陷入重复造轮子的怪圈。

    技术累得要死还写出一堆没有任何成就感和进步的代码,产品被技术挑战被甲方(客户、老板)压榨沟通的濒临崩溃,最后产品验收甲方也是傻眼,最后只能各退一步。

    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原因是环境太浮躁。只注重眼前利益,从不看长期发展,说白了就是短视。

    这就是为什么原本初创公司一开始做的产品都非常不错,接受了融资之后就逐渐面目全非,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一切向钱看,其他靠边站,资方压力一来,管你什么董事长、创始人,谁都扛不住。

    就连强如小雷,在后来股价暴跌还被投资人劈头盖脸训得跟三孙子似的,在房间里输出一个小时,把小雷逼的跑到楼道抽烟缓解濒临崩溃的情绪,当时据传这个资方是老马的妻子张女士,后来被辟谣人可能不一定是,不过事应该是真事,毕竟是小雷自爆的。

    所以可想而知,客户或老板想项目立马上线,越快越好这样就能见到收益,见到效果,出现问题那就在后续再打补丁解决问题,大不了发个道歉声明自罚三杯,实在不行丢出几个实习生背锅,或弄个热搜转移下视线就完事了。

    嗯,说的就是国内软件行业。

    陈默是真正的懂哥,所以他清楚这件事情根本原因在哪。

    那就是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避免外行瞎指挥。

    既然知道问题根源,陈默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也是他当初刚入职小米就找小雷要三部授权的原因。

    他既是客户、又是产品、还是技术,三位一体,话语权牢牢把控在手。

    从市场定位、原型设计、产品构思、需求文档甚至技术文档,一条龙全程扶持把控。

    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微信项目组所有成员没有写下哪怕一行的代码。

    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陈默的带领下,头脑风暴把微信不断分析、细化、碰撞。

    陈默在其中汲取大家的想法、灵感、吸收、消化,最后掰开了揉碎了再反哺给大家。

    需求细化、技术评审、排期核对,陈默把控着微信项目组每个人每个功能的关键点。

    在经过不断讨论、反复沟通、激烈争执,一周后最终大家认知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统一。

    当前期准备足够充分,项目周期水到渠成也就出现了,提测时间定在了一个月后的9月15日,周五。

    接下来开发工作也仅是按部就班实施的过程。

    至于上线,那得看测试工程师对测试的评估,那是后面的事情,毕竟陈默不能越俎代庖提测试给出测试周期,毕竟他自己测试效率跟具体测试同学肯定不一样,估的时间长了浪费资源,短了项目质量存在风险,都会有问题。

    正如他之前所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是最靠谱的。

    微信正式踏上了研发的征途,扬帆起航。

    把自身负责的工作安排的妥妥当当,轻装上阵的陈默去找小雷同学报到,

    他的触手已经开始触达小米硬件业务。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