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量产一代,流片一代,预研一代 (第1/3页)
“.还得感谢这两年来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国内半导体企业发展,当地政府也给予土地、税收等诸多优惠,支持我们建厂扩产。
目前含研发、生产、运营在内,米岸芯昇总员工数约2万4千人。
其中研发人员占比35%,大多在这里了;
生产技术人员占比45%,平均分布在各晶圆厂工作。”
雷军听到产能数据时感同身受地皱眉——这种被产能扼住喉咙的滋味,他比谁都清楚。
陈默的关注点则是惊讶米岸芯昇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太多,竟然发展到2万多人,快20座厂子.
因为确实他不太懂这行,只要人靠谱,加之雷军在旁边把控,所以每年跟暴发户一样,只管往里砸钱,砸上五到十年,总会金石为开。
谁承想还没到五年,他就感觉金元宝快长出来了。
张汝京讲完,梁孟松接过激光笔时。
下一刻,巨大的屏幕上正展示着当下芯片制程工艺的情况数据。
“今年是半导体行业制程技术竞争尤为关键的一年,台积电和三星在先进制程(10nm及以下)的争夺尤为激烈,目前这两家在10nm制程已经开始实现量产,并进入7nm EUV研发。
据我推测,预计明年,这两家的7nm芯片将会量产。
而咱们一直贯彻量产一代、流片一代、预研一代的战略初见成效,在不计投入的条件下已经缩短了与前两者的差距,目前仅仅落后一代,预计未来三年能追赶上来,与他们同代竞争。
玄戒O1是我们首款自主设计的14nm工艺芯片,去年Q4量产,目前良率稳定在85%以上,仅次于台积电的90%,同规格相比,我们性能接近,功耗优化更好,成本低15%。”
说到这里,梁孟松语气平静,但嘴角微扬暴露了此刻的骄傲,“而且,我们是纯国产供应链——光刻机虽然是ASML的,但配套材料、EDA工具全部换成了国产替代方案。”
“去年Q4就量产了?那怎么没听到动静?”这个问题陈默不是问的梁孟松,而是扭头问着雷军。
后者神秘一笑,“小米已经把玄戒O1芯片全包下来了,为今年下半年小米X8系列新品手机积蓄产能,毕竟被人吐槽耍猴好几年,我也烦了”
梁孟松也在一旁点头,“40nm芯片用于中大型家电、28nm用于小家电、14nm用于中高端手机,我们进行了横向的对比,相对而言,我们的芯片表现更为出色,是时候跟市面那些芯片巨头硬刚一下了。”
“芯片我不是太懂啊,孟博士,海思那边的麒麟芯片对比过么?表现怎么样?”
或许是错觉,陈默刚说完,从对方眼中看出几分自嘲,
“海思那边有两款主力芯片,麒麟960和麒麟970,制程工艺方面前者是16nm后者是10nm,虽说是自主研发设计,但全部都是由台积电代工。
其实我们有完全不弱于台积电的10nm代工能力,当时也派人跟那边去洽谈看能不能把单子接过来做。
要知道按照台积电的惯例,10nm产能优先供应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