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都说了顶级谋士不是主角 (第3/3页)
桥商道,从军可以规划出关隘渡口。而有了水文资料便可以规划出堤坝、水库,甚至可以诞生出如都江堰一般造福千年的水利工程。
“这……是夏公所编撰?”
“抄的,前些日子我遇到了个叫王通的,他用了二十年,参考了上千份县志,走了一万里路才写出来的东西。”夏林指着资料下头的署名:“你看,我在署名上也写上了王通的名字。”
资料下头的作者一栏,署名的确是王通在前夏林在后,毕竟王通的工作是主要的,夏林只是做了一些补充性和统筹性的工作,相对来说王通在这里头居功至伟。
“夏公之义着实叫人佩服,前几日听闻夏公多在忙碌,愚以为夏公避而不见,如今看到这些却知夏公废寝忘食。”
夏林坐在旁边的凳子上打了个哈欠:“王通说这十万大山之中一里路一万两银子,你觉得如何?”
“是要的,但茫茫山路之中最难的并非银子,而是……术。修筑之术,当下修路架桥之术在山中并不适用,公入桂州时的那一条路也是前人数百年累建而成。”
魏长盛用手指沾着水在桌上比划了起来:“西南之地,山高而陡,且一座连一座,上下悬殊最高者有七百丈,直行三十里的路,绕下来却要四百五十里到七百里,所以行路之难,乃是这片地方的千年之扰。”
夏林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广西还好一点,头上的贵州那真的是叫一个山路崎岖,即便是在一千年后也是用了好些年才完成的贯通,而直到新世纪之后才算是彻底打破了群山的封锁。
“魏将军,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肯用一生来浇灌脚下的土地么?”夏林拍了拍那份地理志:“此时此刻修路直通恐怕做不到,那需要百年大计,但若是有人肯从现在一点一点的往山中走去,迟早有一日能将大山劈开,那么魏公可愿为之?我不强迫魏公,这件事的确是很难,因为这一去便是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
魏长盛垂下眼皮,他没有立刻答应,夏林自然也是清楚,这一口就答应那才不对劲,因为这是走向大山,走向那人烟不通的茫茫群山,与天斗与地斗与十万大山战斗终身。
过了许久,魏长盛还是没有出声,他一点一点翻阅着手上的地理志,看着上头那宛如实质的群山峻岭,这薄薄的一页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夏公。”
突然,魏长盛站起身来回头看向夏林:“我也问一个问题。”
“魏公请。”夏林拱手道。
“天下可会记得我?子孙可会记得我?”
“别他妈子孙了。”夏林指着外头:“将来第一所地质大学的门口都得立你的像。李冰父子能被人记到永远,你真的去干了,你比他们只多不少。”
魏长盛抿着嘴:“当真可千年?”
“千年?就这么说了,以后但凡是读书的,只要提到这西南,都会去背你的事迹,记住啊,是背,是必考的题目。”
“不成功也会?”
“先驱者有几个成功的?但没有先驱者,哪得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