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日暮途远,朕将倒行而逆施 (第3/3页)
要的。
    嘉靖皇帝将其放在玄都观,朝天观。
    这些不受朝臣们辖制的武装力量以炼丹修道的名义,统合在皇帝手下。
    传至隆庆皇帝朱载坖,他们变得愈发隐秘。
    朝堂上不再露面,所有的编制和人员名单只掌握在皇帝手里。
    而现在,轮到朱翊钧了。
    他点上了香烛,正上方供着太上道君的神主牌,底下一格供着三块神主牌。
    朱翊钧端坐在神坛前的蒲团上,身前钵盂里还剩下半盂香墨。
    紫檀木燃烧的香气一缕一缕的传入乾清宫中。
    值守的大汉将军们让开了道路。
    三位身着紫袍的道士衣冠飘飘,领着两班道士悄无声息的从正门而入,跪倒在朱翊钧身后。
    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臣,万寿宫陶文龙。”
    “臣,朝天观蓝道行。”
    “臣,玄都观邵元节。”
    “听诏而来,参见陛下!”
    三位在嘉靖时期声名赫赫的灵修,将记录着两观一宫中所有修士的名录,送到朱翊钧手中。
    自嘉靖四十五年后,便销声匿迹的灵能修士们,重现天日。
    朱翊钧不禁问道:“诸位为何而来?”
    听谁的诏,奉谁的命,所求者何物。
    只听他们齐声说道:“陛下天命所归,臣等所求,从龙之功,陛下举霞飞升之日,亦是臣等得道之时。”
    朱翊钧忽然明白或许他们从未离开。
    他缓缓翻看着名录,笑道:“朕要你们清理掉宫中的腐化者,可能做到?”
    陶文龙不由得抬头瞻望,皇帝白净如玉的侧颜仿若神仙:“那么如你所愿。”
    三人对视一眼,一同赞唱道:“臣等谨遵帝命。”
    不多时,三人便领着一班道士退了出去。
    朱翊钧望着嘉靖皇帝的三块神牌:“还算听话。”
    随后朱载坖的遗体送入金丝楠木的棺材板里,将会在仁智殿中停放朱载坖的灵枢。
    内阁的直房里不断官吏和中书舍人奔走,彻夜不眠。
    六科廊中人影幢幢。
    他们要将新皇继位的事情,和大行皇帝的遗诏传递到各地驿站。
    根据内阁最后统合的意见,刊登在邸报上的遗诏将一字不改。
    哪怕群臣对司礼监辅佐的字眼看不顺眼。
    但恰逢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蒙古诸部落变成半人半马的怪物。
    当泰西诸国大部分成为牛头人,或者拥有羊蹄的魅魔。
    当辽东的鱼皮鞑子转化为绿皮,在白山黑水之间泛滥成灾。
    当倭国正实时上演着百鬼夜行,几乎化为诡国。
    当岭南的疫病疟疾瘟疫横行,使之成为绝地。
    在这个比烂的世界。
    大明就是实实切切的天朝上国,是文明之光。
    至少,总得有个人样吧?
    谁也不想像化外蛮夷般不人不鬼的活着。
    于是东南亚诸国主动拥抱了大明,如乳燕归巢。
    形同摆设的朝贡体系在近十年之内重新完成了塑造。
    但是混沌的威胁依旧无处不在。
    儒家的士大夫开始寻求改变,心学在亚空间降临之际,就已经完成了蜕变。
    而救赎之道,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