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泼刀行 > 第638章地宫毁,天象变

第638章地宫毁,天象变

    第638章地宫毁,天象变 (第2/3页)

被染成了血色……

    …………

    地宫塌陷的影响,很多地方都已感受到。

    翠云峰,上清宫。

    这里是老子当年炼丹处,也是神州首座以“宫”命名的道观。

    大唐之时,还是皇家道观,可谓底蕴深厚。

    道观内红墙绿瓦,松柏成群,硕大的丹炉正缓缓冒着青烟。

    十几名道人围坐在丹炉旁,拂尘挥舞,掐诀念咒。

    或许是因为老子在此炼丹的原因,上清宫也是以炼丹闻名。

    他们不仅售卖普通丹药,也炼制玄门真丹。

    外丹求长生的路子,虽说已弄死很多皇帝,但仍有人前赴后继。

    这些道人惯会钻营,如今的朝堂局势,让他们又看到机会。

    当今大宣朝皇帝,自年轻时便英明神武,掌控朝堂,做下不少大事,使得大宣朝国力蒸蒸日上,又因为开海,迎来更进一步的机会。

    然而,人道变革已至,皇帝却已年迈。

    但有能力的人,最怕的就是“不甘”。

    不甘一生心血被毁,

    不甘在舞台辉煌时落寞离开。

    这,就是他们的机会。

    当然,道人也没想着炼那些铅汞丸。

    只需延年益寿,维持气血精力,对他们来说就已然足够。

    这一炉丹,收集了不少天灵地宝,已持续炼制三月。

    只需满百日之数,便可炼出“地髓散”。

    这是当年“河上公”传下的方子。

    他们好不容易才凑足了灵材。

    就在这时,宫观檐角悬挂的镇魔铜铃,忽然无风自鸣。

    三清殿内的小道童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

    老君神像前供奉的“都天五雷符”,竟骤然龟裂!

    这可是当年张道陵传下,一直是上清宫镇宫之宝。

    而外面炼丹道人,同样心神震荡,口中齐齐喷血。

    上清宫的另一个宝贝,便是这口丹炉。

    传说也是老子当年传下,虽说事实并非如此,也是口宝炉。

    炼制丹药时,不仅成功率高,也效果惊人。

    而此时,道士们惊恐的发现,这口宝炉竟嗡嗡颤动。

    孔壁渗出黑水,一炉宝丹彻底报废。

    “是谁?!”

    为首的白须老道猛然起身,满脸气急败坏。

    还没等他找出原因,便看到远处天空布满血光。

    老道浑身一僵,迅速掐指推演,随即喃喃道:“糟了。”

    “师尊,那是什么?”旁边道人连忙询问。

    “那是‘赤眚’!”

    老道咬牙道:“《汉书·五行志》载:赤眚属火,主兵戈、血疫。”

    “那边怕是出了事,鸣钟,开坛!”

    ……

    洛阳城内,城隍庙。

    哗啦啦!

    庙中判官泥塑,忽然漆皮剥落,缝隙渗出血渍。

    而正殿的“鉴察善恶”匾额,也轰然坠落。

    呼~

    周围陡然阴风四起,隐藏在房梁上的纸钱,也密密麻麻如雪片洒落。

    洛阳城气运衰微,民生凋敝,城隍庙香火也不旺盛。

    即便如此,庙内也有不少百姓前来上香。

    他们都是外来的商客,因为清明时节无法回去祭扫,所以来城隍庙上香,寄托哀思节,祈求城隍老爷保佑。

    见此诡异情形,庙内百姓顿时吓得脸色惨白。

    他们想不通,判官神像为何会流血?

    更想不通,谁会把纸钱放在城隍庙横梁上?

    “诸位,城隍庙关闭,先请离开!”

    一名满脸阴沉的僧人和道人庙祝齐齐走入大殿。

    这些外来商客行走四方,一个比一个心眼多,瞧见不对,立刻低头离开。

    有的不想惹事,迅速赶往客栈。

    有的则跑往衙门口报官。

    很快,大殿内便安静下来。

    道人庙祝看着满地纸钱,猛然转身,沉声道:“怎么回事,你们不是说等过了清明,事情便会了结吗?怎么又弄出这烂摊子?”

    面色阴沉的僧人则看向邙山方向,“那里,怕是出事了…”

    话音古怪僵硬,又是来自东瀛的僧人。

    “哼!”

    道人庙祝一声冷笑,拿起地上纸钱,“这法子只能用一次,今晚城隍便会照常巡逻,反正你们的要求贫道已经做到,今日过后,再无瓜葛!”

    “嗯。”

    僧人点头答应,但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