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十五章 万古留名时 (第2/3页)
便早已经准备好了许多俚人巫师,率领士兵唱祛蛊消瘟歌,而且每家每户派发药汤,让每家每户相信这种药汤可以轻易解决瘟疫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利用城中百姓对瘟疫的恐惧,将所有粮食收集起来,说是要用药物熏蒸,然后按需配给。
太子和他的幕僚们觉得以潭州军方的能力,最多能够募集一万左右的军士,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萧子固的统御之下,潭州城几乎全民皆兵。
城北早早的就设立了“竹龙坊”,专门用斑竹制作弓弩和箭矢和伏波砲。
竹龙坊制作的弓箭和大唐制式强弓无论在射程还是威力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好处就是城中几乎所有成年男子都能用,而且量大管饱。
只是十余日的训练,潭州城中就多了十几支数百人规模的箭军,这些箭军根本不用追求精准,就是只管用覆盖性的箭雨射完之后就休息。
伏波砲乃是以湘竹为弹臂的小型投石机。
这些投石机除了需要一个军士在场指挥之外,连妇孺都可以操作,射程远于强弓,架在高处,就仿佛田间地头劳作,拉索放石头一样安全。
哪怕是一些老人,也分发了铜锣,但凡发现有敌军的踪迹,便敲锣示警,而且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敲锣时,气势还十分惊人。
关键潭州在隋朝时就已经是江南西道重要要塞,时至今日,潭城城墙拥有三重防御体系。
外廓城夯土版筑,墙基埋设"地听陶瓮",高两丈,顶部宽一丈五,墙体外围还都斜插淬毒竹刺,并缠绕带倒钩的铁蒺藜藤。墙根开排水暗沟,战时灌入火油,可点燃形成火墙阻敌。
中城双层砖石夹夯土,每十五步凸出一座方形马面墩台,守军可三面射箭。墙体内设暗格,储备滚木,牙城建在山体高处,俯瞰全城,城墙内有阶梯暗道,供守军快速转移,女墙射孔呈外宽内窄的漏斗形,弩手可覆盖城墙死角。指挥台,设铜钟、鼓角及五色旗,用于调度各部。
明明潭州城中只有一万多唐军,但面对太子的大军,潭州城却打出了几万守军的效果。
只是在临湘门一次尝试性的进攻,太子的军队就抛下了一千多具尸首。
所幸太子和其幕僚是有理智的,他们马上停止了强攻。
岭南吴氏的紧急军情,正巧就是在这个时候传递到了太子大营之中。
太子身边的幕僚们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若是没有这样的军情传递而来,他们根本不用心急。
在别处没有援军可以到达的情形之下,他们甚至可以占据西门外高处,设立高台,然后慢慢用床子弩等军械攻击西门,等到攻破西门之后,他们再看情形慢慢针对作战策略。
换句话而言,他们可以慢慢打,但岭南吴氏传来的紧急军情,却让他们这些人意识到,如果他们在这里耗费很多时间,给人一种很久都打不下潭州的感觉,那琅琊王氏和皮鹤拓,恐怕会先他们一步瓦解岭南吴氏的势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