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1978:开局被返城女知青骗婚 > 427 雨过天晴,撸起袖子放心大胆的干(求全订

427 雨过天晴,撸起袖子放心大胆的干(求全订

    427 雨过天晴,撸起袖子放心大胆的干(求全订 (第2/3页)

    此时的老厂长,恨不得现在就飞回燕影厂去,回厂里开创作会,把压箱底的剧本都翻出来,给人民拍点像样的东西!”

    他后排燕影厂的年轻导演们也已经炸开了锅。

    谢铁骊的徒弟小王举着相机,镜头从主席台扫到燕影厂的席位,嘴里不停念叨:“这下能拍《茶馆》了!曹禺先生的本子再也不用改结局了!”

    黄健中更是为程学民高兴,因为有了这个基调,之前所有攻讦抨击程学民声音,将纷纷不攻自破自行退去,他们好不容易拍好的太极电影,也有了盼头。

    跟燕影厂其她两朵金花坐一起的朱淋,也是喜极而泣,因为报纸上的事情,她也没少为她的人生导师,牧马人许灵均担心害怕。

    台下的鼓掌声更是一波接着一波,一个个都是激动得站起来鼓掌,程学民他丈母娘冯母,更是一边鼓掌又一边去抹眼泪。

    所有的阴雾,因为老领导一句“不得横加干涉”,全部云开雾散,过去啦!

    掌声渐渐散去,主席台上的话筒,也在有序的传递着,坐在上面的廖老吴老茅老巴老等人,都一一作了开幕致辞。

    差不多一上午的时间,话筒总算是轮到了程学民的手里。

    因为他也位列主席台末座,却是没想到这开幕式,就有他的发言讲话,毕竟文代会差不多要持续半个月。

    参加大会的文学泰斗又那么多,轮到程学民他讲话的时候,肯定都是好几天后的事情啦。

    真没想到这第一天的上午就轮到了,准备的稿子都不太成熟,跟现在开幕致辞肯定是不贴切的。

    所以只能即兴发挥,随便讲两句。

    见话筒被传到程学民面前,见其站了起来准备发言时,台下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因为这位年轻人,最近可是备受争议。

    现在报纸上,对他都已经是一片倒的抨击攻讦,可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怎么回应。

    是宠辱不惊,还是居功自傲懒得回应?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年轻的“改开先锋”身上,想看看他会说什么?

    是针锋相对的反击?

    还是息事宁人的和解?

    程学民站起身,没有看稿子,声音平静却有力: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行,你们好!”

    顿了顿,程学民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

    从前排的文坛泰斗到后排的青年作家,最后落在那些眼神复杂的地方代表脸上。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话筒传遍整个礼堂,带着一种穿透喧嚣的沉稳:

    “我是程学民,目前在燕影厂学习实践,同时也是燕京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先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刻意淡化了“改开先锋”的头衔。

    继续说道:

    “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发言,很受启发,我想谈谈自己对文学的一点理解……”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连咳嗽声都停了。

    李默安皱起眉头,摸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哗众取宠”四个字,安绍康则攥紧了口袋里的发言稿,指节泛白。

    程学民开篇先说了一些很‘雅’的东西,都让大家全都以为,他这是要息事宁人的时候。

    却是又见其话锋一转,说完‘雅’之后,就又开始说‘俗’啦!

    话锋借着老领导刚才提到的中心思想,接着说道:“刚才老领导说‘艺术更需要人民’,这句话让我想起在陈家沟拍电影时的一件事。”

    “陈家沟有位王老汉,七十多岁了,不认字,却能把《三国》里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程学民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位蹲在门槛上抽烟的老人:

    “他告诉我,年轻时听书先生讲‘关羽温酒斩华雄’,能让全村人忘了下地。我问他为啥喜欢这些故事,他说‘听着解气,像咱庄稼人自己的仗。”

    “这让我想到,我们总说文学要‘高于生活’,可如果离生活太远,老百姓听不懂、不爱看,再‘高’又有什么意义?”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默安的方向,却没点名,“有人说我写《木棉袈裟》是‘堕落’,说通俗是‘糟粕’。

    可我前段时间回老家,见过老乡把撕下来的报纸连载贴在炕头上,夜里就着煤油灯看;

    在陈家沟,剧组的《故事会》被翻得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