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瑶池司礼文颂使(5k+大章求月票) (第2/3页)
的闲职,算是身兼两职,领取两份俸禄。
不过,瑶池本来就不是天天举办宴会。
瑶池司礼文颂本来也就是个闲职,平日里并无太多事务需要处理。
于是,萧辰面露喜色,笑道:
“多谢娘娘抬爱,小仙恭敬不如从命了。”
“娘娘如此厚恩,小仙定当殚精竭虑,竭尽全力,以不负娘娘之殷切期望。”
“嗯……”
瑶池王母面带赞许之色,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期许。
随后。
瑶池王母玉手轻抬,纤指微动,一道璀璨夺目之霞光自指尖迸射而出,瞬间化作一卷散发着淡淡金光的王母懿旨。
王母懿旨之上,仙文流转,似有灵韵,隐隐有龙凤之形浮现其间,彰显着无上的威严与尊贵,仿若承载着天地之意志。
瑶池王母亲手盖上王母宝印,那宝印落下之处,光芒大盛,祥瑞之气四溢。
“杨过山,接旨吧。”
瑶池王母带着些期许之色,目光柔和地看向萧辰道。
“谢娘娘!”
萧辰见状,赶忙上前,双手恭敬地接过王母懿旨。
这时。
王母娘娘的身后。
一名仙娥莲步轻移,款步走到萧辰面前,微微欠身,面带温婉之微笑,柔声说道:
“杨仙官,请随我来。”
萧辰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这“杨仙官”应是称呼自己这新身份,连忙拱手作揖,说道:
“有劳仙娥姐姐引路了。”
……
随后,这名仙娥带着萧辰来到了瑶池登记司。
还未踏入殿内,便有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待入得殿内,但见殿宇宽敞明朗,四周列置着诸多巨型书架,那书架极高,不知几千丈也。
架上的仙籍典册整饬有序,密密麻麻却又排列得恰到好处,琳琅满目。
正中央置一巨大书案,案上陈一支硕大仙笔,笔锋凌厉,似藏万千锋芒;一方仙砚,散发五彩奇光,如梦似幻,似蕴天地灵气。
一位白发苍苍之老仙官,端坐于书案之前,身着一袭素色仙袍,仙风道骨,气质超凡。
他手持一册仙籍,目光专注,细细翻阅,神态悠然,仿若沉浸于浩瀚仙史之中,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仙娥走到老仙官面前,恭敬地说道:
“司录仙官,此位乃杨过山仙官,王母娘娘适才降下旨意,封其为瑶池司礼文颂,特来此登记在册。”
言罢,仙娥微微侧身,示意萧辰递上王母娘娘的懿旨。
萧辰递上王母娘娘的懿旨。
“哦?司礼文颂使……”
老仙官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先仔细检查了懿旨,确认无误后,又上下打量了萧辰一番,微微点头,赞道:
“嗯,不错,气宇轩昂,倒有几分仙官的气质。”
说罢。
老仙官拿起桌上的仙笔,轻轻蘸了蘸仙砚中的墨汁。
随后,老仙官运笔如飞,在仙籍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其字迹飘逸洒脱,却又刚劲有力。
不一会儿,老仙官搁下仙笔,端详仙籍之上字迹,面露满意之色,言道:
“好了,杨仙官,你的信息已经登记在册了。”
说着,他从一旁的架子上取下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枚散发着柔和金光的官印和一套华丽的仙官服装。
老仙官将官印与服装递予萧辰,正色言道:
“此乃你之瑶池司礼文颂官印与服装,自今而后,你乃瑶池在编仙官,当恪尽职守,竭诚为瑶池效力。”
“瑶池乃天庭重地,司礼文颂之职亦责任重大,切不可懈怠。”
萧辰双手接过瑶池司礼文颂的官印和官服,并将官印系在腰上,以示身份。
随后,萧辰笑道:
“多谢司录仙官,我定当牢记使命,不负王母娘娘和仙官的期望。”
“定当恪尽职守,为瑶池尽心尽力。”
自此,他(杨过山)金角大王,便算是在天庭授了仙箓,注了官名。
此后,他在天庭之中,就算是瑶池的在编仙官了。
他金角大王,一个下界的野妖怪,阴差阳错之下,居然正式成为了天庭仙官中的一员。
这实在是有些造化弄人啊!
……
“此次来瑶池,还算是收获颇丰……”
走出瑶池金母殿,辞别瑶池王母后,萧辰在心中暗自总结他此次来瑶池的收获。
其一,万圣龙女借此机会已经确认了九叶灵芝草的真伪,以及九叶灵芝草附近的防护力量。
其二,他金角大王当上了瑶池的“瑶池司礼文颂”。
以往想要进入瑶池,那可是困难重重,如今有了这官职,就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他能更自由地在这瑶池仙境中探寻,为获取九叶灵芝草创造更多机会。
其三,他金角大王新得了披挂套装之一的“昙影踏霄靴”。
这个靴子乃天庭王母亲赐,也是一件不俗的法宝,比北海龙王送给孙悟空的“藕丝步云履”还是要略胜一筹。
穿上这“昙影踏霄靴”,自己的实力又增添了几分。
其四,他也算是顺带帮玉兔精报了个小仇,教训了一下那个素娥仙子,给玉兔精出出气。
至于其五嘛……
“王母娘娘的这个赏赐……”
萧辰瞅了瞅了抽手中的精美木盒。
他还不知道瑶池王母送给他的这个赏赐是什么东西?
这木盒散发着淡淡的仙光,隐隐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从中透出,让人忍不住想要打开一探究竟。
反正王母娘娘这个“三界第一富婆”财大气粗,仙药法宝无数。
王母娘娘赏赐的东西,肯定都是好宝贝。
不过,常言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种好宝贝还是要回去打开看看,不可在外界打开,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敖瑶,准备回去了。”
这次来瑶池的任务已经完成,萧辰便通过“蚊子牌无线电话”联络上万圣龙女,准备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